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及正念训练的干预效果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1 考试焦虑 | 第13-14页 |
| 1.1 考试焦虑的定义 | 第13页 |
| 1.2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 1.3 考试焦虑的测量 | 第14页 |
| 2 正念训练 | 第14-17页 |
| 2.1 正念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 2.2 有关正念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 2.3 正念的测量 | 第16页 |
| 2.4 正念训练形式 | 第16-17页 |
| 3 考试焦虑与正念训练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第三部分 高中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19-29页 |
| 1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 2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3.1 被试 | 第20页 |
| 3.2 研究设计 | 第20页 |
| 3.3 研究程序 | 第20页 |
| 3.4 研究工具 | 第20-22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 4.1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总体状况 | 第22-23页 |
| 4.2 考试焦虑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23-27页 |
| 4.3 正念水平对考试焦虑的预测作用 | 第27-29页 |
| 第四部分 正念训练对考试焦虑的干预效果 | 第29-31页 |
| 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数据差异比较 | 第29-30页 |
| 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数据差异比较 | 第29页 |
| 1.2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数据差异比较 | 第29-30页 |
| 2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 第30-31页 |
| 2.1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 第30页 |
| 2.2 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 第30-31页 |
| 第五部分 讨论与结论 | 第31-39页 |
| 1 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讨论 | 第31-35页 |
| 1.1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总体状况分析 | 第31-32页 |
| 1.2 考试焦虑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32-34页 |
| 1.3 正念水平对考试焦虑的预测作用分析 | 第34-35页 |
| 2 正念对考试焦虑的干预分析与讨论 | 第35-36页 |
|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后测数据差异比较分析 | 第35页 |
| 2.2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比较讨论 | 第35-36页 |
| 3 研究结论 | 第36-39页 |
| 第六部分 对策与展望 | 第39-47页 |
| 1 缓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对策措施 | 第39-45页 |
| 1.1 教师充分利用正念训练缓解学生考试焦虑 | 第39-40页 |
| 1.2 社会应该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 第40-41页 |
| 1.3 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 | 第41-43页 |
| 1.4 学校应该加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 第43-44页 |
| 1.5 学生应该自我进行调整 | 第44-45页 |
|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附录 | 第51-59页 |
| 附录A 考试焦虑量表 | 第51-52页 |
| 附录B 陈会昌气质量表 | 第52-55页 |
| 附录C 亲子沟通问卷 | 第55-56页 |
| 附录D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 第56-57页 |
| 附录E 五因素正念量表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