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2001年版与2016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体例结构的比较 | 第16-31页 |
第一节 课文系统的比较 | 第16-22页 |
一、两版教科书绪论性课文的比较 | 第16-17页 |
二、两版教科书基本课文的对比 | 第17-20页 |
三、两版教科书补充性课文的对比 | 第20-21页 |
四、两版教科书史料性课文的对比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课文辅助系统的比较 | 第22-31页 |
一、课前辅助系统的比较 | 第22-24页 |
二、课文中辅助系统的比较 | 第24-27页 |
三、课文后辅助系统的比较 | 第27-31页 |
第二章 2001年版与2016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比较 | 第31-49页 |
第一节 内容编排上的比较 | 第31-36页 |
一、“史前时期”课文内容的编排 | 第31-32页 |
二、“夏商周时期”课文内容的编排 | 第32-33页 |
三、“秦汉时期”课文内容的编排 | 第33-35页 |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课文内容的编排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知识点取舍上的比较 | 第36-43页 |
一、“史前时期”知识点的取舍 | 第36-37页 |
二、“夏商周时期”知识点的取舍 | 第37-39页 |
三、“秦汉时期”知识点的取舍 | 第39-42页 |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的取舍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史实结论与评价的比较 | 第43-49页 |
一、“史前时期”的史实结论与评价 | 第43-45页 |
二、“夏商周时期”的史实结论与评价 | 第45-46页 |
三、“秦汉时期”的史实结论与评价 | 第46-47页 |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结论与评价 | 第47-49页 |
第三章 两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优缺点及2016年版教科书的实施建议 | 第49-56页 |
第一节 2001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优缺点 | 第49-50页 |
一、优点 | 第49页 |
二、缺点 | 第49-50页 |
第二节 2016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优缺点 | 第50-52页 |
一、优点 | 第50-52页 |
二、缺点 | 第52页 |
第三节 2016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实施建议 | 第52-56页 |
一、认真贯彻三维目标 | 第52-53页 |
二、结合2001年版教科书,弥补新版教科书存在的不足 | 第53-54页 |
三、联系史实最新观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