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淀粉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淀粉均相脱支化及其包结络合功能因子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直链淀粉及其包结络合作用概述第14-19页
        1.1.1 直链淀粉的结构特点及制备方法第14-15页
        1.1.2 直链淀粉的包结络合作用概述第15-18页
        1.1.3 直链淀粉包结络合物的制备方法第18页
        1.1.4 直链淀粉包结络合作用的应用第18-19页
    1.2 大豆卵磷脂概述第19-22页
        1.2.1 大豆卵磷脂的结构特点第19-20页
        1.2.2 大豆卵磷脂的功能特性第20-21页
        1.2.3 大豆卵磷脂的应用第21-22页
    1.3 锌的功能特性及锌营养强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3.1 锌的功能特性第22页
        1.3.2 我国居民锌摄入情况及锌营养强化剂的发展第22-23页
    1.4 研究意义、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1.4.1 研究意义、目的第23页
        1.4.2 论文理论依据第23页
        1.4.3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淀粉的均相脱支化研究第25-35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材料与设备第25-26页
        2.2.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6页
    2.3 实验方法第26-29页
        2.3.1 酶解淀粉的制备第26页
        2.3.2 水解率的测定第26-28页
        2.3.3 蓝值的测定第28-29页
        2.3.4 淀粉-碘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29页
            2.3.4.1 测定方法第29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2.4.1 酶解时间对淀粉水解率和蓝值的影响第29-32页
        2.4.2 脱支淀粉与碘试剂显色第32-33页
        2.4.3 淀粉-碘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直链淀粉/大豆卵磷脂包合物的制备第35-42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材料与设备第35-36页
        3.2.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35页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5-36页
    3.3 实验方法第36-38页
        3.3.1 直链淀粉大豆卵磷脂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第36页
        3.3.2 包合物中大豆卵磷脂含量的测定第36-3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8-40页
        3.4.1 反应温度对卵磷脂含量及包合率的影响第38-39页
        3.4.2 反应时间对大豆卵磷脂含量及包合率的影响第39-40页
        3.4.3 卵磷脂添加量对大豆卵磷脂含量及包合率的影响第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直链淀粉/大豆卵磷脂包合物的结构及性质测定第42-60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42-43页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2-43页
        4.2.2 仪器设备第43页
    4.3 实验方法第43-47页
        4.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第43页
        4.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第43页
        4.3.3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43页
        4.3.4 ~(13)C固体核磁共振(13C CP/MAS NMR)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第43页
        4.3.5 小角X-射线散射(SAXS)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第43-44页
        4.3.6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第44页
        4.3.7 包合物降解性测试第44页
        4.3.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降解物中大豆卵磷脂释放量第44-46页
        4.3.9 包合物稳定性测试方法及条件第46-47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7-59页
        4.4.1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第47-48页
        4.4.2 红外光谱分析第48-49页
        4.4.3 差热扫描量热分析第49页
        4.4.4 ~(13)C固体核磁共振谱分析第49-51页
        4.4.5 小角X-散射分析第51-52页
        4.4.6 表观形貌分析第52-54页
        4.4.7 包合物降解性分析第54-55页
        4.4.8 稳定性分析第55-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直链淀粉/锌包合物的制备第60-67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材料与设备第60-61页
        5.2.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60页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0-61页
    5.3 实验方法第61-63页
        5.3.1 直链淀粉锌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第61页
        5.3.2 包合物中锌含量的测定第61-63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63-66页
        5.4.1 反应 pH对锌含量及转化率的影响第63-64页
        5.4.2 反应温度对锌含量及转化率的影响第64页
        5.4.3 添加量对锌含量及转化率的影响第64-65页
        5.4.4 反应时间对锌含量及转化率的影响第65-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直链淀粉/锌包合物的结构及性质测定第67-79页
    6.1 引言第67页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67页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67页
        6.2.2 仪器设备第67页
    6.3 实验方法第67-68页
        6.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第67-68页
        6.3.2 拉曼光谱(Raman)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第68页
        6.3.3 ~(13)C固体核磁共振(13C CP/MAS NMR)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第68页
        6.3.4 小角X-射线散射(SAXS)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第68页
        6.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第68页
        6.3.6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测试方法及条件第68页
        6.3.7 导电性的测定第68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68-77页
        6.4.1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第68-69页
        6.4.2 拉曼光谱分析第69-71页
        6.4.3 ~(13)C固体核磁共振谱分析第71-72页
        6.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72-75页
        6.4.5 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第75-76页
        6.4.6 表观形貌分析第76-77页
        6.4.7 导电性分析第77页
    6.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一 结论第79-81页
    二 论文创新之处第81页
    三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9-91页
致谢第91-92页
附件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鱼类主要基质组分对药物残留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的影响
下一篇:煤基熔融还原炼铁过程中煤气化动力学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