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凉茶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1.1 凉茶 | 第14-15页 |
1.1.1.1 凉茶概述 | 第14页 |
1.1.1.2 凉茶的功效 | 第14-15页 |
1.1.2 端午茶主要组成成分概述 | 第15-17页 |
1.1.2.1 藿香 | 第15-16页 |
1.1.2.2 桑叶 | 第16页 |
1.1.2.3 陈皮 | 第16页 |
1.1.2.4 蒲公英 | 第16页 |
1.1.2.5 菊花 | 第16页 |
1.1.2.6 金银花 | 第16-17页 |
1.1.2.7 鱼腥草 | 第17页 |
1.1.2.8 淡竹叶 | 第17页 |
1.2 研究凉茶功效的常见方法 | 第17-21页 |
1.2.1 抗氧化性机理 | 第17-18页 |
1.2.2 抗氧化性的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2.2.1 以脂质的氧化降解为基础的方法 | 第18页 |
1.2.2.2 以清除自由基为基础的方法 | 第18-19页 |
1.2.2.3 测定还原能力的方法 | 第19-20页 |
1.2.2.4 其他方法 | 第20页 |
1.2.3 抑菌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1.3 凉茶功效与抗氧化及抑菌性 | 第21-23页 |
1.3.1 凉茶“下火”的机理 | 第21页 |
1.3.2 “下火”与抗氧化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1.3.3 凉茶“解毒”的机理 | 第22页 |
1.3.4 “解毒”与抑菌之间的关系 | 第22-23页 |
1.4 凉茶生产的传统工艺凉茶与现代工艺 | 第23页 |
1.4.1 传统工艺凉茶 | 第23页 |
1.4.2 现代工艺凉茶 | 第23页 |
1.4.3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比较 | 第23页 |
1.5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3-28页 |
1.5.1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3-2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4-28页 |
第二章 “端午茶”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8-50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2.1.2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8页 |
2.1.3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2.1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提取液的制备 | 第29页 |
2.2.1.1 浸提液的制备 | 第29页 |
2.2.1.2 煎煮液的制备 | 第29页 |
2.2.2 DPPH·清除能力测定 | 第29页 |
2.2.3 ABTS~(·+)清除能力测定 | 第29页 |
2.2.4 ·OH清除能力测定 | 第29-30页 |
2.2.5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30页 |
2.2.6 总酚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3页 |
2.3.1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测定 | 第31-32页 |
2.3.1.1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浸提液对DPPH·的清除能力 | 第31页 |
2.3.1.2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煎煮液对DPPH·的清除能力 | 第31-32页 |
2.3.2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提取物对ABTS~(·+)的清除能力测定 | 第32-33页 |
2.3.2.1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浸提液对ABTS~(·+)的清除能力 | 第32页 |
2.3.2.2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煎煮液对ABTS~(·+)的清除能力 | 第32-33页 |
2.3.3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提取物对·OH的清除能力测定 | 第33页 |
2.3.3.1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浸提液对·OH的清除能力 | 第33页 |
2.3.3.2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煎煮液对·OH的清除能力 | 第33页 |
2.3.4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33-35页 |
2.3.4.1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浸提液的总抗氧化能力 | 第33-34页 |
2.3.4.2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煎煮液的总抗氧化能力 | 第34-35页 |
2.3.5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测定 | 第35-37页 |
2.3.5.1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浸提液的总酚含量 | 第35页 |
2.3.5.2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煎煮液的总酚含量 | 第35-37页 |
2.3.6 端午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的相关性 | 第37-42页 |
2.3.6.1 端午茶浸提液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的相关性 | 第37-39页 |
2.3.6.2 端午茶煎煮液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的相关性 | 第39-42页 |
2.3.7 综合抗氧化能力分析 | 第42-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50页 |
第三章 “端午茶”抑菌效果研究 | 第50-60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5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3.1.2 实验主要试剂 | 第50页 |
3.1.3 实验主要仪器 | 第5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3.2.1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提取液的制备 | 第50页 |
3.2.2 培养基的配制 | 第50-51页 |
3.2.3 大肠杆菌菌悬液的制备 | 第51页 |
3.2.4 大肠杆菌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51页 |
3.2.5 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5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1-59页 |
3.3.1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浸提液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 | 第51-55页 |
3.3.2 端午茶及其主要成分煎煮液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 | 第55-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新型复合保健凉茶的研发 | 第60-70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6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4.1.2 实验主要试剂 | 第60页 |
4.1.3 实验主要仪器 | 第6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4.2.1 工艺流程 | 第60-61页 |
4.2.2 原料最佳配比的确定 | 第61页 |
4.2.3 感官审评方法 | 第61页 |
4.2.4 保健凉茶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61-62页 |
4.2.5 保健凉茶的抑菌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 第62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2-68页 |
4.3.1 配方结果 | 第62-63页 |
4.3.2 抗氧化试验结果 | 第63-66页 |
4.3.2.1 清除DPPH· | 第63-64页 |
4.3.2.2 清除ABTS~(·+) | 第64-65页 |
4.3.2.3 清除·OH | 第65页 |
4.3.2.4 总抗氧化能力及总酚含量 | 第65-66页 |
4.3.2.5 复合保健凉茶及其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性比较 | 第66页 |
4.3.3 7号配方茶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4页 |
一 结论 | 第70-71页 |
二 本文创新点 | 第71-72页 |
三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