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回顾 | 第10-13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南图馆藏《坤舆格致》考证 | 第14-20页 |
第一节 南图馆藏《坤舆格致》抄本情况综述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坤舆格致》的作者及译者 | 第16-20页 |
一 作者阿格里科拉 | 第16-18页 |
二 译者汤若望与主事人李天经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坤舆格致》与《天工开物》冶金部分内容分析比较 | 第20-46页 |
第一节 冶金熔炉 | 第20-24页 |
一 熔炉设计比较 | 第20-23页 |
二 辅助工具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冶金所用矿石及方法 | 第24-46页 |
一 银 | 第24-29页 |
二 金 | 第29-34页 |
三 铜 | 第34-37页 |
四 铅 | 第37-40页 |
五 锡 | 第40-42页 |
六 水银 | 第42-43页 |
七 其他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坤舆格致》与《天工开物》冶金部分的不同 | 第46-55页 |
第一节 熔炉相关部分的不同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冶金所用矿石相关部分的不同 | 第49-51页 |
第三节 冶炼方法相关部分的不同 | 第51-55页 |
一 关于冶炼用药 | 第51页 |
二 关于混汞法 | 第51-52页 |
三 关于强水法 | 第52页 |
四 关于黄铜冶炼 | 第52-53页 |
五 关于钢铁冶炼 | 第53-54页 |
六 关于倭铅冶炼 | 第54页 |
七 关于水银冶炼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