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食品的微生物检验论文

荧光免疫层析法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在单增李斯特菌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单增李斯特菌概述第12-14页
        1.1.1 分类第12页
        1.1.2 流行病学及危害第12-13页
        1.1.3 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3页
        1.1.4 单增李斯特菌的抗原结构与血清型第13-14页
    1.2 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第14-19页
        1.2.1 传统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第14-15页
        1.2.2 免疫学方法第15-18页
        1.2.3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18-19页
    1.3 研究的技术原理第19-21页
        1.3.1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第19-20页
        1.3.2 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第20-21页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1-24页
        1.4.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1.4.2 研究的内容第22-23页
        1.4.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单增李斯特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第24-39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4-29页
        2.2.1 实验菌种与动物第24-25页
        2.2.2 主要试剂第25页
        2.2.3 主要仪器设备第25-26页
        2.2.4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第26-29页
    2.3 实验方法第29-33页
        2.3.1 抗血清的制备第29-31页
        2.3.2 抗血清的纯化第31-32页
        2.3.3 SDS-PAGE 鉴定抗体纯度第32页
        2.3.4 Western-blots 分析第32-33页
        2.3.5 ELISA 测定抗体效价及特异性分析第33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2.4.1 单增李斯特菌在 PALCAM 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观察第33-34页
        2.4.2 抗体产生进程第34-35页
        2.4.3 抗血清效价测定第35页
        2.4.4 纯化后多抗 SDS-PAGE 分析第35-36页
        2.4.5 多抗 Western-blots 分析第36-37页
        2.4.6 纯化抗体效价及特异性分析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富集单增李斯特菌第39-53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9-41页
        3.2.1 实验菌种第39页
        3.2.2 主要试剂第39-40页
        3.2.3 主要仪器设备第40-41页
        3.2.4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41页
    3.3 实验方法第41-45页
        3.3.1 BCA 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第41-42页
        3.3.2 磁珠性状分析第42页
        3.3.3 免疫磁珠的制备第42-43页
        3.3.4 磁珠与抗体蛋白反应条件的确定第43-44页
        3.3.5 免疫磁珠富集单增李斯特菌方法的建立第44-45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5-52页
        3.4.1 BCA 法测定标准曲线第45页
        3.4.2 磁珠性状分布第45-46页
        3.4.3 磁珠与抗体蛋白反应条件的确定第46-50页
        3.4.4 免疫磁珠富集单增李斯特菌方法的建立第50-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单增李斯特菌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第53-72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3-55页
        4.2.1 实验菌种第53-54页
        4.2.2 主要试剂第54-55页
        4.2.3 主要仪器设备第55页
        4.2.4 主要溶液第55页
    4.3 实验方法第55-60页
        4.3.1 电镜分析第55-56页
        4.3.2 荧光定量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第56-57页
        4.3.3 荧光免疫层析平台抗体配对第57页
        4.3.4 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工艺条件优化第57-58页
        4.3.5 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性能测试第58-59页
        4.3.6 人工污染样本检测第59-60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60-70页
        4.4.1 荧光胶乳微球透射电镜图谱第60页
        4.4.2 荧光免疫层析平台抗体配对第60-61页
        4.4.3 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工艺条件优化结果第61-65页
        4.4.4 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性能分析第65-70页
        4.4.5 人工污染样本检测第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免疫磁珠与荧光免疫层析联合检测方法的建立第72-81页
    5.1 引言第72页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2-74页
        5.2.1 实验菌种第72-73页
        5.2.2 主要试剂第73页
        5.2.3 主要仪器设备第73-74页
    5.3 实验方法第74-76页
        5.3.1 免疫磁珠洗脱方式筛选第74页
        5.3.2 不同免疫磁珠洗脱效率比较第74-75页
        5.3.3 IMS- FICA 联合检测方法灵敏度分析第75页
        5.3.4 IMS- FICA 联合检测方法特异性分析第75页
        5.3.5 人工污染样本检测第75-76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76-80页
        5.4.1 免疫磁珠洗脱方式筛选第76-77页
        5.4.2 不同免疫磁珠洗脱效率比较第77-78页
        5.4.3 IMS- FICA 联合检测方法灵敏度分析第78页
        5.4.4 IMS- FICA 联合检测方法特异性分析第78-79页
        5.4.5 人工污染样本检测第79-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结论与展望第81-84页
    一、结论第81-82页
    二、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82页
    三、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件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木质纤维同步酶解的微生物电解池产氢过程中传输与反应特性
下一篇:过渡金属催化炔醛与不饱和烃的Diels-Alder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