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1 芝麻贮藏期内黄曲霉的污染 | 第11-12页 |
1.1.1 芝麻 | 第11页 |
1.1.2 芝麻贮藏期内真菌污染调查 | 第11页 |
1.1.3 黄曲霉与黄曲霉毒素 | 第11-12页 |
1.2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 第12-15页 |
1.2.1 色谱检测法 | 第12-13页 |
1.2.2 免疫学检测法 | 第13-15页 |
1.2.3 其他方法 | 第15页 |
1.3 转基因大豆情况简介 | 第15-19页 |
1.3.1 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的发展 | 第15-16页 |
1.3.2 我国大豆市场近年来的发展 | 第16-17页 |
1.3.3 转基因大豆的种类 | 第17页 |
1.3.4 转基因作物的检测 | 第17-19页 |
1.4 植物基因组及植物油DNA提取方法 | 第19-20页 |
1.5 植物油DNA降解 | 第20-21页 |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3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DNA提取方法的优化与比较 | 第23-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3.1 芝麻油DNA提取方法 | 第24-25页 |
2.3.2 大豆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 第25-27页 |
2.3.3 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 第27-28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2.4.1 芝麻油DNA的提取 | 第28-31页 |
2.4.2 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2.5 讨论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植物油DNA降解规律的研究 | 第33-4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3.3.1 植物油DNA的提取 | 第34页 |
3.3.2 芝麻油、大豆油DNA纯度鉴定 | 第34页 |
3.3.3 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 第34-36页 |
3.3.4 梯度PCR筛选引物退火温度 | 第36-37页 |
3.3.5 PCR产物凝胶电泳检测 | 第37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3.4.1 芝麻油的DNA降解 | 第37-40页 |
3.4.2 大豆油的DNA降解 | 第40-43页 |
3.5 讨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芝麻油中黄曲霉的检测 | 第44-5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4.2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4.3.1 黄曲霉菌种活化 | 第45页 |
4.3.2 黄曲霉发酵培养 | 第45页 |
4.3.3 黄曲霉DNA的提取 | 第45-46页 |
4.3.4 感染黄曲霉程度不同的芝麻样本的制备及鉴定 | 第46页 |
4.3.5 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 第46-47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4.4.2 PCR检测黄曲霉感染芝麻油的鉴定 | 第48-49页 |
4.5 讨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郑州市转基因大豆制品调查 | 第50-61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5.2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5.3.1 DNA的提取 | 第51页 |
5.3.2 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 第51-53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5.5 讨论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