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原理论文--船舶结构力学论文

船舶搁浅后剩余强度分析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绪论第6-12页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6-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0页
        1.2.1 搁浅的研究现状第7-9页
        1.2.2 剩余强度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 本章小结第11-12页
2 搁浅损伤及有限元基本理论第12-21页
    2.1 搁浅损伤基本理论第12-14页
        2.1.1 构件基本变形模式第12-13页
        2.1.2 搁浅力的计算第13页
        2.1.3 搁浅时能量吸收形式第13-14页
    2.2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第14-20页
        2.2.1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简介第14-15页
        2.2.2 ANSYS/LS-DYNA简介第15-16页
        2.2.3 沙漏控制第16-18页
        2.2.4 显式中心差分法第18-20页
    2.3 本章小结第20-21页
3 有限元建模及搁浅的模拟第21-35页
    3.1 三种建模的方法第21-22页
        3.1.1 流固耦合法第21页
        3.1.2 等效船体梁法第21页
        3.1.3 附加水质量法第21-22页
    3.2 模型概述第22-28页
        3.2.1 模型的简化第22-25页
        3.2.2 单元类型的定义第25-28页
    3.3 有限元前处理第28-34页
        3.3.1 塑性模型选择第28-30页
        3.3.2 材料失效准则第30-32页
        3.3.3 接触与摩擦第32-33页
        3.3.4 网格划分第33-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搁浅仿真结果及分析第35-50页
    4.1 速度时程曲线第35-36页
    4.2 搁浅力时程曲线第36-38页
    4.3 能量时程曲线第38-39页
    4.4 损伤变形图第39-43页
    4.5 等效应力云图第43-45页
    4.6 模拟结果统计第45-49页
    4.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5 船舶破损后浮态和载荷计算第50-58页
    5.1 概述第50-53页
    5.2 实船浮态计算第53-54页
    5.3 破损载荷计算第54-57页
        5.3.1 静水载荷计算第54-55页
        5.3.2 波浪载荷计算第55-56页
        5.3.3 合成载荷计算第56-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6 船体剩余强度分析评估第58-63页
    6.1 剩余强度指标第58-59页
    6.2 规范设计载荷第59-60页
        6.2.1 许用合成弯矩第59页
        6.2.2 许用合成剪力第59-60页
    6.3 极限弯矩第60-61页
    6.4 剩余强度评估第61-62页
    6.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8-69页
致谢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迭代扩展卡尔曼辅助粒子滤波的车辆质心侧偏角观测
下一篇:船用低压电力电缆绝缘材料老化状态研究与寿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