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

基于迭代扩展卡尔曼辅助粒子滤波的车辆质心侧偏角观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车辆主动安全系统概述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研究进展与分析第14-15页
        1.2.2 估计算法优劣对比第15-17页
    1.3 论文中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轮胎模型第19-27页
    2.1 车辆模型第19-22页
        2.1.1 二自由度整车模型第19-20页
        2.1.2 四轮七自由度车辆模型第20-22页
    2.2 轮胎模型第22-26页
        2.2.1 线性轮胎模型第23页
        2.2.2 Fiala公式第23-25页
        2.2.3 魔术公式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车辆质心侧偏角观测器设计第27-41页
    3.1 车辆稳定性的表征第27-31页
        3.1.1 横摆角速度对车辆稳定性的表征第27-30页
        3.1.2 质心侧偏角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第30-31页
    3.2 非线性车辆状态观测器第31-32页
    3.3 扩展卡尔曼滤波理论第32-37页
        3.3.1 扩展卡尔曼滤波理论第32-34页
        3.3.2 迭代扩展卡尔曼滤波第34-37页
    3.4 粒子滤波理论第37-38页
        3.4.1 标准粒子理论第37页
        3.4.2 辅助粒子滤波第37-38页
    3.5 迭代辅助粒子滤波算法第38-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和CarSim及联合仿真验证第41-50页
    4.1 仿真软件CarSim及MATLAB/Simulink简介:第41-43页
    4.2 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第43-44页
    4.3 仿真数据对比分析第44-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质心侧偏角测量系统及数据对比验证第50-64页
    5.1 基于GPS的车辆质心侧偏角测量方法第50-52页
        5.1.1 系统结构框图第50页
        5.1.2 测量系统组成与布置第50-52页
        5.1.3 测量设备介绍第52页
    5.2 基于双天线GPS的汽车质心侧偏角的测量原理第52-56页
    5.3 质心侧偏角观测算法的实车试验验证第56-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混联机构的五自由度轮毂抛光机设计
下一篇:船舶搁浅后剩余强度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