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发酵工艺论文

安络小皮伞高产菌株选育、发酵工艺优化及相关药效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安络小皮伞概述第12-13页
        1.1.1 安络小皮伞研究现状第12页
        1.1.2 安络小皮伞的药理药效学研究第12-13页
    1.2 微生物诱变选育第13-14页
    1.3 液体发酵技术概述第14页
    1.4 镇痛活性概述第14-16页
        1.4.1 镇痛活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2 常规镇痛机制研究第15-16页
    1.5 抗抑郁活性概述第16-18页
        1.5.1 抑郁症概述第16页
        1.5.2 抗抑郁的发病机制第16-18页
    1.6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安络小皮伞高产菌株诱变选育第20-28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0-21页
        2.1.1 菌种第20页
        2.1.2 仪器第20页
        2.1.3 试剂第20-21页
        2.1.4 培养基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3页
        2.2.1 诱变方法第21-22页
        2.2.2 有效成分确定所需溶液的制备第22-23页
        2.2.3 安络小皮伞有效成分的确定第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26页
        2.3.1 硫酸二乙酯诱变第23-24页
        2.3.2 亚硝酸钠诱变第24-25页
        2.3.3 诱变菌株遗传稳定性考察第25-26页
        2.3.4 安络小皮伞有效成分的确定第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高产菌株 T08 发酵工艺优化第28-54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28页
        3.1.1 菌种第28页
        3.1.2 主要仪器第28页
        3.1.3 主要试剂第28页
        3.1.4 初始培养基第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32页
        3.2.1 培养方法第28页
        3.2.2 菌丝体干重测定方法第28页
        3.2.3 菌丝体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第28-30页
        3.2.4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30-31页
        3.2.5 5L 发酵罐发酵条件优化第31-32页
        3.2.6 100L 发酵罐放大实验第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51页
        3.3.1 培养基优化第32-42页
        3.3.2 5L 发酵罐发酵条件优化第42-50页
        3.3.3 100L 发酵罐放大实验第50-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四章 高产菌株 T08 镇痛活性相关研究第54-74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54页
        4.1.1 试剂第54页
        4.1.2 仪器第54页
    4.2 实验方法第54-57页
        4.2.1 有效部位的提取第54页
        4.2.2 醋酸诱导扭体实验第54-55页
        4.2.3 福尔马林致痛实验第55页
        4.2.4 热板实验第55页
        4.2.5 自主活动实验第55-56页
        4.2.6 平衡转棒实验第56页
        4.2.7 镇痛机制研究第56页
        4.2.8 单胺类水平测定第56-57页
        4.2.9 蛋白印迹实验第57页
        4.2.10 数据统计处理第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70页
        4.3.1 醋酸诱导扭体实验结果第57-58页
        4.3.2 福尔马林诱导实验结果第58页
        4.3.3 热板实验第58-59页
        4.3.4 自主活动实验第59-60页
        4.3.5 平衡转棒实验第60页
        4.3.6 镇痛活性机制探索第60-64页
        4.3.7 单胺类水平测定结果第64-68页
        4.3.8 蛋白印迹实验结果第6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4页
第五章 代谢多糖组分抗抑郁活性研究第74-100页
    5.1 材料与仪器第74页
        5.1.1 胞外多糖第74页
        5.1.2 仪器设备第74页
        5.1.3 试剂第74页
        5.1.4 实验动物第74页
    5.2 实验方法第74-78页
        5.2.1 小鼠自主活动实验第74-75页
        5.2.2 平衡转棒实验第75页
        5.2.3 初期安全性评价第75页
        5.2.4 小鼠悬尾不动实验第75-76页
        5.2.5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第76页
        5.2.6 小鼠 5-HTP 诱导甩头实验第76页
        5.2.7 小鼠利血平实验第76页
        5.2.8 小鼠 RES 诱导蛋白印迹第76-77页
        5.2.9 大鼠慢性应激抑郁症(CUMS)模型建立第77页
        5.2.10 CUMS 模型糖水消耗实验第77页
        5.2.11 CUMS 模型悬尾不动实验第77页
        5.2.12 CUMS 模型强迫游泳实验第77页
        5.2.13 CUMS 模型单胺类水平测定第77-78页
        5.2.14 CUMS 模型蛋白印迹第78页
        5.2.15 统计学处理第7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8-96页
        5.3.1 自主活动实验结果第78-79页
        5.3.2 平衡转棒实验第79-80页
        5.3.3 初期安全性评价第80-81页
        5.3.4 小鼠悬尾不动实验第81-82页
        5.3.5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第82页
        5.3.6 小鼠 5-HTP 诱导实验第82-83页
        5.3.7 小鼠利血平诱导实验第83-86页
        5.3.8 小鼠 RES 诱导蛋白印迹结果第86-87页
        5.3.9 大鼠 CUMS 模型体重变化趋势第87-88页
        5.3.10 大鼠 CUMS 模型蔗糖偏适度结果第88-89页
        5.3.11 大鼠 CUMS 模型悬尾实验结果第89-90页
        5.3.12 大鼠 CUMS 模型强迫游泳实验结果第90页
        5.3.13 大鼠 CUMS 模型单胺类水平测定结果第90-95页
        5.3.14 大鼠 CUMS 模型蛋白印迹结果第95-96页
    5.4 本章小结第96-100页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景观要素分析与保护研究
下一篇:超导用铌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