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草鱼肉气味形成机理初步探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淡水鱼资源概况第13-14页
    1.2 食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离分析方法第14-18页
        1.2.1 食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第14-17页
            1.2.1.1 蒸馏法第14-15页
            1.2.1.2 固相微萃取法第15-16页
            1.2.1.3 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法(MonoTrap)第16页
            1.2.1.4 顶空提取法第16-17页
            1.2.1.5 微波辅助萃取第17页
        1.2.2 分析方法第17-18页
    1.3 草鱼气味与脂肪酸氧化第18页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不同大小草鱼挥发性物质的分析第20-2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20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20页
        2.1.3 实验方法第20-21页
            2.1.3.1 电子鼻法第20页
            2.1.3.2 电子鼻条件第20页
            2.1.3.3 挥发性物质成分的测定第20-21页
            2.1.3.4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第21页
            2.1.3.5 色谱-质谱条件第21页
        2.1.4 数据处理方法第2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1-28页
        2.2.1 电子鼻结果分析第21-22页
        2.2.2 不同大小草鱼挥发性物质成分的鉴定第22-28页
            2.2.2.1 草鱼肉的GC-MS总离子峰图第22-23页
            2.2.2.2 草鱼肉挥发性成分的鉴定第23-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致死方式对草鱼肉挥发性成分和脂肪氧合酶活性的影响第29-4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3.1.1 实验材料第29页
        3.1.2 试剂和仪器第29-30页
        3.1.3 实验方法第30-31页
            3.1.3.1 电子鼻法第30页
            3.1.3.2 固相微萃取法第30页
            3.1.3.3 粗酶液提取第30页
            3.1.3.4 酶活力测定第30页
            3.1.3.5 仪器条件第30-3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1-39页
        3.2.1 脂肪氧合酶活性分析分析第31-32页
        3.2.2 不同致死方式草鱼肉电子鼻主成分分析第32-33页
            3.2.2.1 不同草鱼肉样品电子鼻响应值的比较第32页
            3.2.2.2 主成分分析第32-33页
        3.2.3 不同致死方式草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GC-MS分析第33-39页
            3.2.3.1 不同致死方式挥发性成分含量比较第33-38页
            3.2.3.2 各类化合物对草鱼风味的贡献第38-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养殖与野生草鱼肉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的氧化第40-5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4.1.1 材料与试剂第40页
        4.1.2 仪器与设备第40-41页
        4.1.3 实验方法第41-42页
            4.1.3.1 脂肪酸的提取第41页
            4.1.3.2 脂肪酸的测定分析第41页
            4.1.3.3 粗酶液提取第41页
            4.1.3.4 模型鱼肉制备第41页
            4.1.3.5 反应底物配制第41-42页
            4.1.3.6 反应条件第42页
            4.1.3.7 挥发性物质测定第42页
    4.2 结果分析第42-52页
        4.2.1 养殖与野生草鱼不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第42-44页
        4.2.2 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反应第44-52页
    4.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草鱼脂肪氧合酶酶学性质研究初探第53-5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5.1.1 材料与试剂第53页
        5.1.2 仪器与设备第53页
        5.1.3 实验方法第53-54页
            5.1.3.1 草鱼脂肪氧合酶的提取第53页
            5.1.3.2 草鱼LOX的分离纯化第53-54页
            5.1.3.3 LOX活力测定第54页
            5.1.3.4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54页
            5.1.3.5 草鱼肉LOX最适温度第54页
            5.1.3.6 草鱼肉LOX最适底物浓度第54页
            5.1.3.7 草鱼肉LOX最适pH值第5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4-57页
        5.2.1 草鱼肉LOX的分离纯化第54-55页
        5.2.2 草鱼肉LOX酶学性质第55-57页
            5.2.2.1 草鱼肉LOX反应的最适温度第55-56页
            5.2.2.2 草鱼肉LOX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第56-57页
            5.2.2.3 草鱼肉LOX反应的最适pH第57页
    5.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新法规R129的儿童座椅侧面碰撞保护的研究
下一篇:关节镜清理辅助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伴内翻畸形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