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晒青毛茶简介 | 第12-13页 |
1.2 晒青毛茶加工工艺 | 第13-14页 |
1.2.1 鲜叶 | 第13页 |
1.2.2 摊青 | 第13页 |
1.2.3 杀青 | 第13页 |
1.2.4 揉捻 | 第13页 |
1.2.5 干燥 | 第13-14页 |
1.3 茶叶香气形成的机制 | 第14页 |
1.4 晒青毛茶香气的化学组成 | 第14-16页 |
1.4.1 萜类化合物 | 第14-15页 |
1.4.2 芳香族醇类 | 第15页 |
1.4.3 醛类 | 第15页 |
1.4.4 酮类 | 第15页 |
1.4.5 脂肪酸 | 第15-16页 |
1.4.6 其他挥发性成分 | 第16页 |
1.5 香气物质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16-18页 |
1.5.1 减压蒸馏萃取法(Vacuum Distillation Extraction;VDE) | 第16-17页 |
1.5.2 固相微萃取法(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 | 第17页 |
1.5.3 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d solvent extration;SDE) | 第17页 |
1.5.4 分散相液液微萃取(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 extraction;DLLME) | 第17页 |
1.5.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 | 第17页 |
1.5.6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法(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 | 第17-18页 |
1.5.7 溶剂浸提法(Soxhlet Extraction;SE) | 第18页 |
1.5.8 顶空吸附法(Headspace Adsorption;HAS) | 第18页 |
1.6 茶叶香气分析方法概述 | 第18-19页 |
1.6.1 茶叶香气的感官分析 | 第18页 |
1.6.2 茶叶香气的仪器分析 | 第18-19页 |
1.7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9-22页 |
1.7.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晒青毛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 | 第22-36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2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2.2.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22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2.3.1 晒青毛茶在制品的加工 | 第22-23页 |
2.3.2 挥发性化合物的萃取 | 第23-24页 |
2.3.3 GC-MS分析条件 | 第24页 |
2.3.4 定性、定量方法 | 第24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2.4.1 总离子流色谱图 | 第24-25页 |
2.4.2 正构烷烃保留时间的线性关系 | 第25-26页 |
2.4.3 晒青毛茶原料及其在制品香气成分含量 | 第26-32页 |
2.4.4 晒青毛茶加工过程中在制品香气成分类型比较 | 第32-33页 |
2.4.5 萜类类物质 | 第33页 |
2.4.6 晒青工序中新生成的挥发性化合物 | 第33-34页 |
2.5 小结 | 第34页 |
2.6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感官评价结合GC-O分析晒青茶香气特征 | 第36-44页 |
3.1 前言 | 第36页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3.2.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3.3.1 感官审评 | 第36-37页 |
3.3.2 挥发性化合物的提取 | 第37页 |
3.3.3 GC-O分析条件 | 第37页 |
3.3.4 时间-强度法 | 第37-38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3.4.1 感官审评结果 | 第38-39页 |
3.4.2 GC-O结果 | 第39-40页 |
3.4.3 晒青毛茶GC-O数据分析 | 第40页 |
3.4.4 烘青GC-O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3.4.5 晒青毛茶与烘青GC-O结果对比 | 第41-42页 |
3.5 小结 | 第42页 |
3.6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晒青毛茶加工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研究 | 第44-52页 |
4.1 前言 | 第44页 |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4.2.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4.3.1 脂肪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5页 |
4.3.2 脂肪酸提取 | 第45页 |
4.3.3 GC分析条件 | 第45页 |
4.3.4 定性、定量方法 | 第45-46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4.4.1 茶叶脂肪酸的定性分析 | 第46页 |
4.4.2 脂肪酸甲酯浓度线性关系 | 第46页 |
4.4.3 脂肪酸测定结果 | 第46-47页 |
4.4.4 脂肪酸测定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5 小结 | 第49-50页 |
4.6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2-54页 |
5.1 总结 | 第52-53页 |
5.2 创新点 | 第53页 |
5.3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