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视角下交传的策略--以2016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为例
致谢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摘要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案例和问题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释意理论和交替传译 | 第13-18页 |
2.1 释意理论 | 第13-15页 |
2.1.1 释意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4页 |
2.1.2 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式 | 第14页 |
2.1.3 释意理论中的词语对应和意义对等 | 第14-15页 |
2.2 交替传译 | 第15-17页 |
2.2.1 交替传译的定义 | 第15页 |
2.2.2 交替传译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3 英汉双语的特征与会议交替传译 | 第16-17页 |
2.3 释意理论对交替传译的指导意义 | 第17-18页 |
第三章 2016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交传分析 | 第18-24页 |
3.1 语料的特点 | 第18-20页 |
3.1.1 内容的权威性 | 第18页 |
3.1.2 信息的广泛性 | 第18-19页 |
3.1.3 语言正式简洁 | 第19-20页 |
3.2 语料的交传难点 | 第20-24页 |
3.2.1 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 第20-21页 |
3.2.2 模糊语的翻译 | 第21-22页 |
3.2.3 长句的翻译 | 第22-24页 |
第四章 释意理论视角下交传的策略 | 第24-40页 |
4.1 释意之中国特色词汇交传的策略 | 第24-27页 |
4.1.1 直译 | 第24-25页 |
4.1.2 意译 | 第25-26页 |
4.1.3 词汇合成法 | 第26-27页 |
4.2 释意之模糊语交传的策略 | 第27-31页 |
4.2.1 以精确译模糊 | 第27-29页 |
4.2.2 以模糊译模糊 | 第29-30页 |
4.2.3 减译法 | 第30-31页 |
4.3 释意之长句交传的策略 | 第31-40页 |
4.3.1 顺句翻译 | 第31-34页 |
4.3.2 语序调整 | 第34-36页 |
4.3.3 增译和省译 | 第36-38页 |
4.3.4 综合译法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2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40-41页 |
5.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