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中外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研究 | 第9-10页 |
·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 第10页 |
·教材在课程改革实施和推进中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述评 | 第12-29页 |
·教师教材观本质内涵的述评 | 第12-18页 |
·教材概念的述评 | 第13-15页 |
·教材观概念的述评 | 第15-17页 |
·教师教材观概念的述评 | 第17页 |
·本研究中教师教材观内涵的界定 | 第17-18页 |
·教师教材观类型的述评 | 第18-24页 |
·几种主要课程观的述评 | 第18-20页 |
·几种主要教材观的述评 | 第20-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教师教材观研究框架的述评 | 第24-29页 |
·从教材观内涵分析研究维度 | 第25页 |
·从课程开发理论分析研究维度 | 第25-26页 |
·从已有对教材的研究来分析研究框架 | 第26-28页 |
·本研究对教师教材观的研究框架 | 第28-29页 |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29-39页 |
·研究问题 | 第29页 |
·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 第29-31页 |
·教材 | 第30页 |
·观念 | 第30页 |
·教材观 | 第30-31页 |
·教师教材观 | 第31页 |
·研究方法的确立 | 第31-34页 |
·本研究的特征 | 第31页 |
·质的研究的选择 | 第31-32页 |
·个案策略的采用 | 第32-34页 |
·资料收集的方法 | 第34-36页 |
·访谈 | 第34-35页 |
·观察 | 第35-36页 |
·文件收集 | 第36页 |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第36-37页 |
·研究的效度问题 | 第37-38页 |
·研究的推论问题 | 第38-39页 |
·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 第39页 |
4 研究发现 | 第39-63页 |
·J 教师眼中的教材 | 第40-48页 |
·J 教师对教材的鸟瞰——“不唯新、不唯旧” | 第40-41页 |
·四维度下J 教师对教材的看法 | 第41-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K 教师眼中的教材 | 第48-57页 |
·K 教师对教材的鸟瞰——“新亦可,旧亦可” | 第49页 |
·四维度下K 教师对教材的看法 | 第49-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L 教师眼中的教材 | 第57-63页 |
·L 教师对教材的鸟瞰——“新不如旧,无所适从” | 第57-58页 |
·四维度下L 教师对教材的看法 | 第58-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63-66页 |
·研究结论 | 第63-65页 |
·J、K、L 三位教师教材观的异同点 | 第63-64页 |
·J、K、L 三位教师教材观类型的探讨 | 第64页 |
·J、K、L 三位教师教材观的变化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 第64页 |
·J、K、L 三位教师教材观与专家学者教材观的关系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6页 |
·对教师教材观类型归纳的惶恐 | 第65页 |
·教师教材观成因研究的必要性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69-71页 |
附录B 教师任务布置的有效性 | 第71-7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