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6页 |
·选题理由及价值 | 第7-8页 |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关于口语流利性的研究 | 第8-13页 |
·关于口语非流利现象的研究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口语非流利现象的分类 | 第16-30页 |
·停顿 | 第16-18页 |
·流利停顿和非流利停顿 | 第16页 |
·停顿的时间 | 第16-17页 |
·停顿的分类 | 第17-18页 |
·添加 | 第18-20页 |
·将添加单独划类的原因 | 第18页 |
·添加的分类 | 第18-20页 |
·重复 | 第20-22页 |
·不影响口语流利性的重复和影响口语流利性的重复 | 第20-21页 |
·重复的分类 | 第21-22页 |
·关于“拖腔”现象 | 第22页 |
·自我修正 | 第22-28页 |
·自我修正对口语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Levelt、Kormos和戴朝晖关于自我修正的分类 | 第23-25页 |
·本文关于自我修正的分类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中级阶段学生非流利现象的考察 | 第30-45页 |
·考察目标 | 第30页 |
·语料来源 | 第30-31页 |
·数据收集 | 第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43页 |
·总体特征 | 第31-32页 |
·停顿的特征 | 第32-33页 |
·添加的特征 | 第33-39页 |
·重复的特征 | 第39-41页 |
·自我修正的特征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中级阶段学生非流利现象的性别差异 | 第45-48页 |
·男女学生非流利现象的T检验 | 第45-46页 |
·男女学生非流利现象出现总次数的T检验 | 第45页 |
·男女学生四类非流利现象出现次数的T检验 | 第45-46页 |
·男女学生在自我修正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针对口语非流利现象的教学建议 | 第48-50页 |
·给予重视,加强训练 | 第48页 |
·建立体系,量化测评 | 第48-49页 |
·区别对待,针对提高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