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PHB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PHB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PHB的合成方法 | 第15-16页 |
·化学合成法 | 第15页 |
·微生物合成法 | 第15-16页 |
·基因合成法 | 第16页 |
·微生物生产PHB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PHB的提取方法 | 第17-19页 |
·有机溶剂提取法 | 第18页 |
·冻融法 | 第18页 |
·机械破碎法 | 第18页 |
·次氯酸钠法 | 第18-19页 |
·酶法 | 第19页 |
·表面活性剂-次氯酸钠法 | 第19页 |
·PHB的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染色法 | 第20页 |
·重量分析法 | 第20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20-21页 |
·气相色谱法 | 第21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1页 |
·核磁共振法 | 第21-22页 |
·红外色谱法 | 第22页 |
·PHB的应用 | 第22-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PHB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25-44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土样来源 | 第25页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5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5页 |
·实验培养基 | 第25-26页 |
·试剂配制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PHB菌株 | 第26-27页 |
·产PHB菌株的初筛 | 第26-27页 |
·产PHB菌株的复筛 | 第27页 |
·产PHB高产菌株诱变出发菌株的选择 | 第27页 |
·PHB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 | 第27-29页 |
·紫外诱变法 | 第27-28页 |
·氯化锂诱变法 | 第28页 |
·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法 | 第28-29页 |
·诱变高产菌株的终选 | 第29页 |
·菌种的鉴定 | 第29-32页 |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 | 第29页 |
·PHB分子量的测定 | 第29页 |
·菌株PHB积累曲线的测定 | 第29-30页 |
·PHB降解性初步研究 | 第30页 |
·菌株CK-U76 16S rRNA序列分析 | 第30-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3页 |
·PHB菌株的筛选 | 第32-33页 |
·菌株CK-5的诱变筛选 | 第33-39页 |
·紫外诱变结果 | 第33-35页 |
·氯化锂诱变结果 | 第35-37页 |
·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结果 | 第37-38页 |
·诱变菌株的终选 | 第38-39页 |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 | 第39-40页 |
·PHB分子量的测定 | 第40页 |
·菌株PHB积累曲线的测定 | 第40-41页 |
·PHB降解性初步研究 | 第41-42页 |
·菌株CK-U76 16S rRNA序列分析 | 第42-4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菌株CK-U76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 第44-58页 |
·响应面法简介 | 第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实验菌种 | 第44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44-45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5页 |
·实验培养基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菌株CK-U76产PHB单因素实验设计 | 第45-47页 |
·碳源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45-46页 |
·氮源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46页 |
·pH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46页 |
·温度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46页 |
·接种量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46页 |
·转速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46-47页 |
·装液量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47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碳源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47-48页 |
·氮源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48页 |
·pH对菌株CK-U76产PHB影响 | 第48-49页 |
·温度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49-50页 |
·接种量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50页 |
·转速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50-51页 |
·装液量对菌株CK-U76产PHB的影响 | 第51-52页 |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52-57页 |
·小结与结论 | 第57-58页 |
第四章 PHB的提取方法和分析方法的初步探究 | 第58-67页 |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实验菌种 | 第58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8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8页 |
·实验培养基 | 第58-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PHB提取方法 | 第59-60页 |
·氯仿提取法 | 第59页 |
·冻融法 | 第59页 |
·超声波法 | 第59页 |
·SDS法 | 第59-60页 |
·次氯酸钠法 | 第60页 |
·SDS-次氯酸钠法 | 第60页 |
·PHB分析方法 | 第60-61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60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60-61页 |
·气象色谱检测法 | 第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6页 |
·PHB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 第61-63页 |
·PHB分析方法 | 第63-66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63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63-65页 |
·气相色谱法 | 第65-6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总结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
附录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77页 |
附录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77-78页 |
附录3 实验培养基 | 第78页 |
附录4 菌株CK-U76的测序结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