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植物资源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国外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 第15-17页 |
·广西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 第17-18页 |
·树木园树种资源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方法 | 第20-23页 |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资料收集 | 第21页 |
·外业调查 | 第21页 |
·内业整理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南宁树木园环境概况 | 第23-26页 |
·地理位置 | 第23页 |
·地形地貌 | 第23页 |
·气候条件 | 第23-24页 |
·土壤条件 | 第24页 |
·水文条件 | 第24页 |
·植被概况 | 第24页 |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南宁树木园树种基本组成及多样性 | 第26-54页 |
·功能区树木分布及景观建设现状 | 第26-31页 |
·凤江绿野区 | 第26-28页 |
·菩提大观园 | 第28-29页 |
·游乐世界 | 第29-30页 |
·管理与生活居住区 | 第30-31页 |
·树木科、属、种基本组成 | 第31-32页 |
·树种变化情况与分析 | 第32-34页 |
·减少的树种 | 第32页 |
·增加的树种 | 第32-33页 |
·树种变化原因的分析 | 第33-34页 |
·树种多样性分析 | 第34-54页 |
·树种区系成分分析 | 第34-39页 |
·树种优势科、属分析 | 第39-44页 |
·树种资源特有性分析 | 第44-45页 |
·树种珍稀濒危性分析 | 第45-50页 |
·树木种源分析 | 第50-51页 |
·树种生态类型分析 | 第51-52页 |
·树种生活型分析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南宁树木园树种的观赏特性、园林用途及开发利用 | 第54-82页 |
·树木观赏特性与分析 | 第54-70页 |
·观花树种 | 第55-58页 |
·观果树种 | 第58-61页 |
·观花观果树种 | 第61-63页 |
·观姿树种 | 第63-65页 |
·观叶树种 | 第65-68页 |
·观干树种 | 第68-69页 |
·观根树种 | 第69-70页 |
·树种园林用途与分析 | 第70-77页 |
·庭荫树 | 第70-71页 |
·行道树 | 第71页 |
·园景树 | 第71-72页 |
·花灌木 | 第72页 |
·藤木类 | 第72-73页 |
·绿篱树种 | 第73-74页 |
·木本地被植物 | 第74页 |
·水土保持树种 | 第74-75页 |
·湿地树种 | 第75页 |
·抗污染树种 | 第75-76页 |
·民族树种 | 第76-77页 |
·树种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 第77-82页 |
·植物筛选 | 第77页 |
·指标体系确定 | 第77-79页 |
·评分标准与结果 | 第79-82页 |
第六章 南宁树木园树种资源保护与利用 | 第82-86页 |
·树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 | 第82-83页 |
·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 第82页 |
·科学研究的需要 | 第82页 |
·科普教育的需要 | 第82页 |
·生产建设的需要 | 第82-83页 |
·树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83-84页 |
·植物景观方面 | 第83页 |
·树种资源方面 | 第83页 |
·生物多样性方面 | 第83页 |
·园区管理方面 | 第83-84页 |
·宣传设施方面 | 第84页 |
·树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初步建议 | 第84-86页 |
·统一规划、科学建设 | 第84页 |
·加强对现存植物的保护工作 | 第84页 |
·提高引种驯化的成功率 | 第84页 |
·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 | 第84-85页 |
·做好宣传教育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附录 | 第94-117页 |
附表南宁树木园观赏树木植物名录 | 第94-113页 |
附图Ⅰ 观姿树木16种树形示意图 | 第113-114页 |
附图Ⅱ 全面调查点分布图 | 第114-115页 |
附图Ⅲ 部分树种花、果图 | 第115-116页 |
附图Ⅳ 部分树种树形图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