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企业员工职业高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问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问题第10-11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1-1-2 主要研究问题第10-11页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标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12页
 §1-4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第12-14页
  1-4-1 论文的内容第12-13页
  1-4-2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3-14页
 §1-5 论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5-25页
 §2-1 职业高原第15-18页
  2-1-1 职业高原的概念第15页
  2-1-2 职业高原的结构与测量第15-16页
  2-1-3 职业高原的影响因素第16-18页
 §2-2 工作绩效第18-20页
  2-2-1 工作绩效的含义第18页
  2-2-2 工作绩效的结构与测量第18-20页
 §2-3 职业高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20-21页
  2-3-1 职业高原的效果变量研究第20页
  2-3-2 职业高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20页
  2-3-3 职业高原的调节变量第20-21页
 §2-4 工作支持感第21-22页
  2-4-1 组织支持感第21-22页
  2-4-2 工作支持感第22页
 §2-5 自我效能感第22-24页
  2-5-1 认知的基础理论第22-23页
  2-5-2 自我效能感理论第23-24页
 §2-6 对相关研究的评价第24-25页
第三章 理论假设与研究设计第25-34页
 §3-1 研究概念的界定第25-26页
  3-1-1 职业高原第25页
  3-1-2 工作绩效第25-26页
  3-1-3 工作支持感第26页
  3-1-4 自我效能感第26页
 §3-2 研究程序第26-27页
 §3-3 概念模型与理论假设第27-29页
  3-3-1 概念模型第27-28页
  3-3-2 理论假设第28-29页
 §3-4 问卷的设计第29-32页
  3-4-1 职业高原量表第29-30页
  3-4-2 工作绩效量表第30-31页
  3-4-3 工作支持感量表第31页
  3-4-4 自我效能感量表第31-32页
 §3-5 分析方法第32-34页
第四章 实证研究第34-62页
 §4-1 小样本调查结果分析第34-44页
  4-1-1 小样本调查样本分布第34-35页
  4-1-2 小样本量表的信度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第35-44页
 §4-2 大样本调查结果分析第44-53页
  4-2-1 大样本调查样本分布第44-45页
  4-2-2 职业高原大样本量表的信度分析与因子分析第45-48页
  4-2-3 工作绩效大样本量表的信度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第48-50页
  4-2-4 工作支持感大样本量表的信度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第50-51页
  4-2-5 自我效能感大样本量表的信度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第51-53页
 §4-3 企业员工职业高原的人口统计学差异研究第53-58页
  4-3-1 不同性别企业员工职业高原差异性研究第53页
  4-3-2 不同婚姻状况企业员工职业高原差异性研究第53-54页
  4-3-3 不同年龄企业员工职业高原差异性研究第54-56页
  4-3-4 不同任职时间企业员工职业高原差异性研究第56-58页
 §4-4 企业员工职业高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第58-59页
 §4-5 工作支持感的中介作用研究第59-61页
  4-5-1 中介效应分析的理论基础第59-60页
  4-5-2 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第60-61页
 §4-6 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研究第61-62页
  4-6-1 调节效应分析的理论基础第61页
  4-6-2 调节效应的分析结果第61-62页
第五章 研究结果讨论第62-64页
 §5-1 企业员工职业高原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第62页
 §5-2 企业员工职业高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讨论第62-63页
 §5-3 工作支持感的中介作用讨论第63页
 §5-4 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讨论第63-64页
第六章 结论第64-66页
 §6-1 研究结论第64页
 §6-2 研究局限性第64-65页
 §6-3 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A 调查问卷第70-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银行ATM集中管理案例分析
下一篇:H公司库存改善优化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