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情态动词习得偏误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 ·汉语本体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对外汉语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和理论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偏误类型及示例 | 第18-39页 |
| ·语料库概况及偏误检索方法介绍 | 第18-19页 |
| ·偏误类型的确定及偏误描述 | 第19-20页 |
| ·混用偏误 | 第20-30页 |
| ·情态动词之间混用 | 第21-26页 |
| ·情态动词与其他动词混用 | 第26-27页 |
| ·情态动词与副词之间混用 | 第27-28页 |
| ·情态动词与连词之间混用 | 第28-29页 |
| ·情态动词与形容词之间混用 | 第29-30页 |
| ·多余偏误 | 第30-35页 |
| ·意义上的多余 | 第30-32页 |
| ·连用造成的多余 | 第32-33页 |
| ·前后重复造成的多余 | 第33-34页 |
| ·句义或者时态造成的多余 | 第34-35页 |
| ·漏用偏误 | 第35-36页 |
| ·否定偏误 | 第36-39页 |
| 第三章 偏误成因探析 | 第39-46页 |
| ·源自学生习得方面的原因 | 第39-43页 |
| ·混用偏误原因探析 | 第39-40页 |
| ·多余偏误原因探析 | 第40-42页 |
| ·漏用偏误原因探析 | 第42页 |
| ·否定偏误原因探析 | 第42-43页 |
| ·源自教材编写方面的原因 | 第43-44页 |
| ·教材的释义方式造成的迷惑 | 第43页 |
| ·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早 | 第43-44页 |
| ·源自课堂教学方面的原因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基于偏误的解决对策 | 第46-52页 |
| ·加强研究者对情态动词的研究 | 第46页 |
| ·改善对外汉语课堂情态动词的教学技巧 | 第46-50页 |
| ·混用偏误的解决对策 | 第47-48页 |
| ·多余偏误的解决对策 | 第48-49页 |
| ·漏用偏误的解决对策 | 第49页 |
| ·否定偏误的解决对策 | 第49-50页 |
| ·提高课后练习题的质与量 | 第50-51页 |
| ·研制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工具书 | 第51-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