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粉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板栗资源的概况 | 第9-10页 |
·板栗的品种和分布 | 第9-10页 |
·板栗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 第10页 |
·板栗研究的加工现状 | 第10-15页 |
·板栗制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4页 |
·国外板栗深加工产品的现状 | 第14页 |
·国内板栗深加工产品的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外板栗粉的加工应用现状 | 第15页 |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立题依据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板栗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及褐变抑制 | 第17-29页 |
·引言 | 第1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7-20页 |
·实验材料与药品 | 第17-18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7页 |
·板栗PPO 的最适pH | 第20页 |
·板栗PPO 对pH 的稳定性 | 第20-21页 |
·板栗PPO 的最适温度 | 第21页 |
·板栗PPO 对温度的稳定性 | 第21-22页 |
·各种抑制剂对板栗PPO 的抑制作用 | 第22-25页 |
·护色液处理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板栗粉的制备及其性质 | 第29-43页 |
·引言 | 第2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2页 |
·实验材料与药品 | 第29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热风切片干燥 | 第32-35页 |
·热风干燥板栗粉的性质 | 第35-38页 |
·干燥方法对板栗粉的影响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即食板栗粉的研制 | 第43-51页 |
·引言 | 第4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3-46页 |
·材料与药品 | 第4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原料的理化成分 | 第46页 |
·原料的糊化温度 | 第46页 |
·板栗粉与大米粉添加量的初步确定 | 第46-47页 |
·挤压实验设计与结果 | 第47页 |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 第47-49页 |
·岭脊分析 | 第49-50页 |
·即食板栗粉的糊性质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即食板栗粉冲调的改善 | 第51-57页 |
·引言 | 第5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材料与药品 | 第5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颗粒度对即食板栗粉结块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单甘酯对即食板栗粉结块率的影响 | 第53页 |
·单甘酯对即食板栗粉粘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麦芽糊精对即食板栗粉结块率的影响 | 第54页 |
·麦芽糊精对即食板栗粉粘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即食板栗粉的理化成分 | 第55-56页 |
·即食板栗粉的感官及微生物指标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