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培养研究--以江西省瑞昌市初中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概述 | 第10-13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主要程序与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程序 | 第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2 地理教师专业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职业、专业和专业化 | 第13页 |
·教师专业化和地理教师专业化 | 第13-14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社会学理论 | 第14页 |
·教育学理论 | 第14页 |
·系统论理论 | 第14-15页 |
·地理教师专业标准体系 | 第15-19页 |
·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 | 第15页 |
·地理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 | 第15-19页 |
3 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 第19-24页 |
·端正改革态度 | 第19页 |
·把握改革基本理念 | 第19-21页 |
·了解改革背景 | 第19-20页 |
·明确改革的预期目标 | 第20页 |
·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和外延 | 第20-21页 |
·深厚而广博的专业知识 | 第21-22页 |
·扎实而深厚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 | 第21页 |
·广博而熟练的条件性知识 | 第21-22页 |
·娴熟的地理专业能力 | 第22-23页 |
·教学情境的创设 | 第22页 |
·地理试题的编制 | 第22页 |
·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 第22-23页 |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 第23页 |
·强化专业提升意识和能力 | 第23-24页 |
4 瑞昌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分析 | 第24-45页 |
·调查的目的 | 第24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4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44页 |
·地理教师基本状况 | 第25-26页 |
·地理教师专业化现状 | 第26-44页 |
·调查结果总结 | 第44-45页 |
5 提升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对策 | 第45-55页 |
·建设质量过硬的地理教师队伍 | 第45-46页 |
·提高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地位和重视程度 | 第45页 |
·严格初中地理专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 第45-46页 |
·改善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物质待遇 | 第46页 |
·提高专科师范院校地理教师培养质量 | 第46页 |
·提高教师专业情意水平 | 第46-47页 |
·实施有效的师德教育 | 第46-47页 |
·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 第47页 |
·提高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 第47-48页 |
·加强教师新课程理论的培训 | 第47-48页 |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 第48页 |
·完善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 第48-50页 |
·确保教师在知识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 第48-49页 |
·完善职前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 第49页 |
·结合教学实践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 第49-50页 |
·提高地理教师专业能力的对策 | 第50-51页 |
·建立完善的地理教师专业能力认定标准 | 第50页 |
·赋予地理教师相应的专业自主权力 | 第50-51页 |
·为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创造条件 | 第51页 |
·增强地理教师的专业提升意识和能力 | 第51-55页 |
·强化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 第52-53页 |
·采取合作方式支援地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 第53页 |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重要作用 | 第53-54页 |
·为地理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搭建平台 | 第54-5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