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研究--以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为案例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8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8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8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一) 薄弱学校 | 第8-9页 |
(二) 内发式改革 | 第9页 |
(三)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模式选择的依据 | 第12-21页 |
一、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一) 内发性发展理论 | 第12-13页 |
(二) 其它内发理论的启示 | 第13-14页 |
1. 社会学中的内发型现代化 | 第13页 |
2. 法学中的内源型宪政现代化 | 第13页 |
3. 教育学中的内发研究 | 第13-14页 |
二、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模式选择的实践依据 | 第14-21页 |
(一) 我国薄弱学校的改革历程与现状分析 | 第14-18页 |
1. 我国薄弱学校的改革历程分析 | 第14-16页 |
2. 我国薄弱学校的现状分析 | 第16-18页 |
(二)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18-21页 |
1.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19页 |
2.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实施过程 | 第21-38页 |
一、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自我诊断 | 第21-27页 |
(一) 学校自我诊断概述 | 第21-23页 |
1. 自我诊断的含义 | 第21页 |
2. 自我诊断的内容 | 第21-23页 |
(二) 杜郎口中学的自我诊断 | 第23-27页 |
二、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 | 第27-34页 |
(一)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第27-28页 |
(二) 建构合理的教学模式 | 第28-30页 |
1. “10+35”模式 | 第28页 |
2.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 第28-29页 |
3. 小组合作学习 | 第29-30页 |
(三)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 第30-32页 |
1. 打造一支锐意创新的领导团队 | 第30-31页 |
2. 培养一支团结务实的教师团队 | 第31-32页 |
(四)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 第32-34页 |
1. 建立多层次管理制度 | 第32-33页 |
2. 实施动态管理机制 | 第33-34页 |
三、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评价 | 第34-38页 |
(一) 评价实施的主体化 | 第34-35页 |
(二)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 第35页 |
(三) 实施标准的多元化 | 第35页 |
(四) 评价过程的发展性 | 第35-38页 |
第四章 薄弱学校内发式改革的推进策略 | 第38-40页 |
一、激发薄弱学校的主体意识 | 第38页 |
二、实现学校师生的全面发展 | 第38-39页 |
三、构建学校的特色发展道路 | 第39页 |
四、建立必要的外部支撑系统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