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技能人才流失及解决对策研究--以上海ST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6页 |
五、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一、技能人才的涵义及其特征 | 第18-19页 |
(一)人才的概念 | 第18页 |
(二)技能人才的内涵 | 第18-19页 |
(三)技能人才的特征 | 第19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一)激励理论 | 第19-21页 |
(二)人力资源理论 | 第21-22页 |
(三) 现代企业治理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ST有限公司技能人才现状及流失的基本情况 | 第24-42页 |
一、ST有限公司技能人才现状 | 第24-29页 |
(一)技能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 | 第25-26页 |
(二)技能人才队伍的工龄结构 | 第26-27页 |
(三)技能人才队伍的用工形式分布 | 第27-29页 |
二、ST有限公司技能人才流失状况 | 第29-34页 |
(一)技能人才流失的年龄情况 | 第30页 |
(二)技能人才流失的工龄情况 | 第30-31页 |
(三)技能人才流失的学历情况 | 第31-34页 |
三、ST有限公司技能人才流失的特点 | 第34页 |
四、国有企业技能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影响 | 第34-42页 |
(一)国有企业技能人才流失的原因 | 第35-40页 |
(二)国有企业技能人员流失带来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三章 ST有限公司技能人才稳定发展完善对策 | 第42-52页 |
一、全面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 第42-43页 |
(一)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 第42页 |
(二)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 第42页 |
(三)全面提升员工技能 | 第42-43页 |
(四)实施“高师带徒”计划 | 第43页 |
(五)组织开展技能竞赛和评选表彰活动 | 第43页 |
二、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开发各项机制 | 第43-44页 |
(一)深化选人用人机制 | 第43页 |
(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 第43-44页 |
(三)形成优胜劣汰机制 | 第44页 |
(四)探索柔性流动机制 | 第44页 |
三、加强集体公司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完善与优化 | 第44-45页 |
(一)加强组织保障 | 第44页 |
(二)加强投入保障 | 第44-45页 |
(三)加强技能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 第45页 |
四、聚焦人才引进、储备,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 | 第45-49页 |
(一)定期开展排摸,确定人才需求 | 第45-46页 |
(二)拓宽招聘渠道,创新招聘方式 | 第46页 |
(三)研究配套机制,加大政策扶持 | 第46-47页 |
(四)深化校企合作,加大人才储备 | 第47页 |
(五)构建职业生涯导航体系,加快新进高校学生培养 | 第47-49页 |
五、多措并举加大后备干部梯队建设 | 第49-52页 |
(一)关键技能岗位轮岗 | 第49-50页 |
(二)实践项目轮岗 | 第50-51页 |
(三)助理制挂职轮岗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