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一 新生代员工相关研究国内外分析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激励理论研究 | 第13-18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重点与框架 | 第19-21页 |
一 研究重点 | 第19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现状 | 第21-30页 |
第一节 P公司概况 | 第21-24页 |
一 P公司现状 | 第21页 |
二 P公司组织结构 | 第21-22页 |
三 P公司战略 | 第22-23页 |
四 P公司企业文化 | 第23页 |
五 P公司人力资源结构 | 第23-24页 |
第二节 P公司新生代员工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一 性别结构分布 | 第25页 |
二 学历层次分布 | 第25-26页 |
三 职务层次分布 | 第26-27页 |
第三节 P公司新生代员工现有激励机制 | 第27-30页 |
一 薪酬福利制度 | 第27-28页 |
二 绩效考核制度 | 第28-29页 |
三 员工晋升制度 | 第29页 |
四 员工培训制度 | 第29-30页 |
第三章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30-49页 |
第一节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调查分析 | 第30-39页 |
一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调查设计 | 第30-31页 |
二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调查实施 | 第31页 |
三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调查分析 | 第31-39页 |
第二节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 第39-46页 |
一 薪酬体系不合理 | 第39-40页 |
二 福利待遇激励效果不明显 | 第40-41页 |
三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 第41-42页 |
四 晋升渠道不通畅 | 第42页 |
五 培训学习机制不健全 | 第42-43页 |
六 企业文化脱离管理实践 | 第43-44页 |
七 工作激励的内在作用没有发挥 | 第44-45页 |
八 缺乏对员工的支持与关怀 | 第45-46页 |
第三节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效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一 员工自身的原因 | 第46-47页 |
二 企业的原因 | 第47-48页 |
三 社会的原因 | 第48-49页 |
第四章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改进对策与建议 | 第49-64页 |
第一节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改进应遵循的原则 | 第49-50页 |
一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 第49页 |
二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原则 | 第49页 |
三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 | 第49页 |
四 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原则 | 第49-50页 |
五 行为激励与能力激励相结合原则 | 第50页 |
第二节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改进对策 | 第50-62页 |
一 完善薪酬福利待遇 | 第50-52页 |
二 落实绩效考核制度 | 第52-54页 |
三 畅通员工晋升通道 | 第54-57页 |
四 发挥培训激励作用 | 第57页 |
五 改善企业文化氛围 | 第57-60页 |
六 加大工作激励作用 | 第60页 |
七 增强激励措施的针对性 | 第60-62页 |
第三节 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改进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62-64页 |
一 加强组织领导 | 第62页 |
二 规范管理制定 | 第62页 |
三 做好宣传沟通 | 第62-63页 |
四 做好资金保障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4-6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第二节 未来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