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untability in the Public Policy Partnerships汉译语篇衔接实践报告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引言 | 第9-10页 |
二、任务描述 | 第10-12页 |
2.1 翻译任务背景及内容 | 第11页 |
2.2 翻译任务意义及价值 | 第11-12页 |
三、翻译过程 | 第12-24页 |
3.1 译前准备 | 第12-19页 |
3.1.1 政治类文本特征 | 第12-15页 |
3.1.1.1 词的特征 | 第13-14页 |
3.1.1.2 句的特征 | 第14-15页 |
3.1.1.3 语篇特征 | 第15页 |
3.1.2 相关资料及工具 | 第15-17页 |
3.1.2.1 相关资料 | 第16-17页 |
3.1.2.2 翻译工具 | 第17页 |
3.1.3 理论准备 | 第17-19页 |
3.1.3.1 国外理论 | 第17-18页 |
3.1.3.2 国内理论 | 第18-19页 |
3.2 翻译过程 | 第19-22页 |
3.2.1 初译阶段 | 第20-21页 |
3.2.2 改译阶段 | 第21-22页 |
3.3 译后审校 | 第22-23页 |
3.4 翻译问题界定 | 第23-24页 |
四、翻译问题 | 第24-31页 |
4.1 语篇内部衔接不当 | 第24-26页 |
4.1.1 指代与词汇衔接不当 | 第24-25页 |
4.1.2 替代与省略不当 | 第25-26页 |
4.2 语篇外部衔接不明确 | 第26-28页 |
4.2.1 预设情景意义关系不明确 | 第26-27页 |
4.2.2 上下文衔接不明确 | 第27-28页 |
4.3 语篇衔接关系不明确 | 第28-31页 |
4.3.1 线性关系不明确 | 第28-29页 |
4.3.2 平面衔接关系不明确 | 第29-31页 |
五、解决方案 | 第31-51页 |
5.1 语篇内部衔接译法 | 第31-37页 |
5.1.1 指称与词汇衔接译法 | 第31-35页 |
5.1.1.1 复现指代译法 | 第31-33页 |
5.1.1.2 阻断译法 | 第33-35页 |
5.1.2 替代与省略 | 第35-37页 |
5.1.2.1 累赘省略译法 | 第35-36页 |
5.1.2.2 占位替代译法 | 第36-37页 |
5.2 语篇外部衔接译法 | 第37-43页 |
5.2.1 情景意义关系译法 | 第37-40页 |
5.2.1.1 词汇性译法 | 第38-39页 |
5.2.1.2 专用性译法 | 第39-40页 |
5.2.2 上下文衔接译法 | 第40-43页 |
5.2.2.1 接续性译法 | 第40-42页 |
5.2.2.2 实体性译法 | 第42-43页 |
5.3 语篇衔接线性关系的译法 | 第43-51页 |
5.3.1 线性关系的译法 | 第43-46页 |
5.3.1.1 简单线性译法 | 第43-45页 |
5.3.1.2 多重线性译法 | 第45-46页 |
5.3.2 平面衔接关系的译法 | 第46-51页 |
5.3.2.1 同延性译法 | 第46-48页 |
5.3.2.2 对比性译法 | 第48-51页 |
六、翻译实践总结 | 第51-54页 |
6.1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经验 | 第51-53页 |
6.1.1 了解衔接理论 | 第51-52页 |
6.1.2 广泛了解政治术语的必要 | 第52页 |
6.1.3 增加问责制的背景知识了解 | 第52-53页 |
6.1.4 正确运用语篇衔接方法 | 第53页 |
6.2 关于翻译政治性文本的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Ⅰ:术语表 | 第56-61页 |
附录Ⅱ | 第61-92页 |
附录Ⅲ:译文 | 第92-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