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探论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2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一)教育政策环境研究的重要性 | 第10页 |
(二)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构建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三)导师课题及个人研究兴趣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教育政策环境研究理论基础综述 | 第12页 |
2.教育政策环境研究主体综述 | 第12-13页 |
3.教育政策环境研究内容综述 | 第13-14页 |
4.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综述 | 第14-15页 |
5.述评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理论意义 | 第16页 |
2.实践意义 | 第16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6-2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1.收集资料法 | 第16-19页 |
2.分析资料法 | 第19-20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理论构建及其论证 | 第22-37页 |
一、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概念界定 | 第22-29页 |
(一)教育政策 | 第22-23页 |
(二)教育政策环境 | 第23-24页 |
(三)教育政策环境研究 | 第24-25页 |
(四)范式 | 第25-27页 |
(五)研究范式 | 第27-28页 |
(六)教育政策研究范式 | 第28-29页 |
(七)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 | 第29页 |
二、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理论构建 | 第29-33页 |
(一)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构建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二)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构建研究要素 | 第31-33页 |
1.教育政策环境研究主体 | 第31页 |
2.教育政策环境研究内容 | 第31页 |
3.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三、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构建论证 | 第33-37页 |
(一)理论论证 | 第33-35页 |
1.前提条件: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理论基础 | 第33-34页 |
2.必要条件: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研究要素 | 第34-35页 |
(二)事实论证 | 第35-37页 |
1.国内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纵向论证 | 第35-36页 |
2.国外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横向论证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实践反思 | 第37-44页 |
一、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问题 | 第37-40页 |
(一)研究范式理论基础薄弱 | 第37-38页 |
(二)研究范式研究主体单一 | 第38页 |
(三)研究范式研究内容的全局性欠缺 | 第38-39页 |
(四)研究范式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探讨不足 | 第39-40页 |
二、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一)研究主体的内部因素与理论基础的外部因素 | 第40-41页 |
(二)研究主体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与专业背景的不同 | 第41-42页 |
(三)研究内容范畴界定的多样化与全而广的特点 | 第42页 |
(四)研究思路的不清晰与方法应用的差异性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完善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的对策 | 第44-49页 |
一、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理论基础 | 第44-45页 |
(一)重视对直接方法论的研究 | 第44页 |
(二)加强间接方法论的实践应用 | 第44-45页 |
二、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研究主体 | 第45-46页 |
(一)树立研究主体范式方法论意识 | 第45页 |
(二)培养研究主体的专业技能 | 第45-46页 |
三、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研究内容 | 第46-47页 |
(一)构建具有全面性的研究范畴体系 | 第46页 |
(二)挖掘研究内容的本质内涵 | 第46-47页 |
四、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范式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 第47-49页 |
(一)加强教育政策环境研究过程的实用性 | 第47页 |
(二)注重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的相结合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