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内燃机新型燃烧模式的发展 | 第16-19页 |
1.2 光学诊断在内燃机燃烧学领域的应用 | 第19-26页 |
1.2.1 二维平面激光诊断方法和光学发动机 | 第20-22页 |
1.2.2 传统柴油机燃烧和柴油LTC燃烧概念模型的建立 | 第22-24页 |
1.2.3 部分预混压燃(PPC)和高预混合燃烧(HPCC)光学诊断现状 | 第24-26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6-30页 |
第二章 光学发动机激光测试系统 | 第30-40页 |
2.1 光学发动机 | 第30-34页 |
2.2 激光系统 | 第34-35页 |
2.3 图像采集系统 | 第35-36页 |
2.4 信号控制和同步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三章 缸内过程多种激光诊断方法的实现 | 第40-58页 |
3.1 燃油-示踪剂PLIF定量测量缸内充量浓度和活性分层 | 第40-47页 |
3.1.1 PLIF的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3.1.2 燃油-示踪剂PLIF实验装置 | 第41-42页 |
3.1.3 燃油-示踪剂PLIF测试方法和温度不均匀性修正 | 第42-47页 |
3.2 PLIF定性测量缸内燃烧过程甲醛和羟基(OH) | 第47-52页 |
3.2.1 甲醛和OH荧光滤镜选择 | 第47-48页 |
3.2.2 OHPLIF激发波长选择 | 第48-49页 |
3.2.3 缸内燃烧过程甲醛和OHPLIF分别测量和同时测量 | 第49-52页 |
3.3 PLII测量缸内燃烧过程碳烟 | 第52-56页 |
3.3.1 PLII的基本原理和定量标定方法 | 第52-53页 |
3.3.2 双色法PLII定量测量缸内燃烧过程碳烟体积分数 | 第53-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部分预混压燃(PPC)模式光学诊断 | 第58-78页 |
4.1 PPC混合气形成、着火和火焰发展形式的研究 | 第59-65页 |
4.1.1 PPC-25工况 | 第59-64页 |
4.1.2 PPC-90工况 | 第64-65页 |
4.2 早喷燃油碰壁对PPC燃烧和UHC排放的影响 | 第65-71页 |
4.2.1 燃油碰壁对缸内油气混合的影响 | 第66-69页 |
4.2.2 PPC接近失火工况(PPC-35)甲醛PLIF成像 | 第69-71页 |
4.3 两次喷油策略对PPC的影响 | 第71-75页 |
4.3.1 改变第一次喷油时刻 | 第72-74页 |
4.3.2 改变两次喷油比例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第五章 高预混合燃烧(HPCC)模式光学诊断 | 第78-98页 |
5.1 燃油分层度对HPCC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78-86页 |
5.1.1 不同喷油时刻下缸内燃油浓度分层和活性分层 | 第80-81页 |
5.1.2 HPCC燃烧过程自发光光谱 | 第81-83页 |
5.1.3 HPCC燃烧过程高速摄像和甲醛/OHPLIF成像 | 第83-86页 |
5.2 早喷HPCC和PPC燃烧过程火焰发展方式对比 | 第86-88页 |
5.3 晚喷HPCC双阶段燃烧过程光学诊断 | 第88-93页 |
5.4 PLII在HPCC模式燃烧过程中碳烟测量的可行性探讨 | 第93-9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98-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