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3.3 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第二章 B+R出行模式基本特征分析 | 第21-36页 |
2.1 B+R出行模式涵义 | 第21页 |
2.2 公共自行车系统与出行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8页 |
2.2.1 公共自行车系统功能定位 | 第21-23页 |
2.2.2 公共自行车出行选择内部影响因素 | 第23-27页 |
2.2.3 公共自行车出行选择外部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2.3 公共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换乘系统分析 | 第28-35页 |
2.3.1 各类交通方式对比 | 第28-31页 |
2.3.2 公共自行车与公交系统换乘特征 | 第31-32页 |
2.3.3 公共自行车换乘模式分析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B+R模式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模测算方法 | 第36-56页 |
3.1 数据调查与分析 | 第36-44页 |
3.1.1 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3.1.2 指标可靠性检验 | 第37-39页 |
3.1.3 基本指标统计分析 | 第39-44页 |
3.2 B+R出行选择模型的建立 | 第44-52页 |
3.2.1 B+R选择模式机理 | 第44页 |
3.2.2 B+R选择模式基本理论 | 第44-47页 |
3.2.3 B+R选择模式模型构建、标定及检验 | 第47-51页 |
3.2.4 B+R选择模式效用函数 | 第51-52页 |
3.3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模测算模型 | 第52-55页 |
3.3.1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测算思路分析 | 第52页 |
3.3.2 公共自行车规模测算 | 第52-54页 |
3.3.3 公共自行车停车桩规模测算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基于B+R模式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布设模型 | 第56-67页 |
4.1 公共自行车整体布局原则 | 第56-60页 |
4.1.1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8页 |
4.1.2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依据 | 第58-60页 |
4.2 基于轨道交通站点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分析 | 第60-62页 |
4.2.1 基于轨道交通站点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思路 | 第60-61页 |
4.2.2 基于轨道交通站点的公共自行车布局要素分析 | 第61-62页 |
4.3 基于改进熵权TOPSIS的公共自行车布设方案优选模型的建立 | 第62-66页 |
4.3.1 熵权法(Entropy method) | 第62页 |
4.3.2 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 | 第62-63页 |
4.3.3 布设方案优选模型的建立 | 第63-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67-78页 |
5.1 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设现状 | 第67-70页 |
5.2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模测算 | 第70-73页 |
5.2.1 基于换乘要求的公共自行车需求量分析 | 第70-73页 |
5.2.2 公共自行车规模和停车桩数量测算 | 第73页 |
5.3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设方案优选 | 第73-77页 |
5.3.1 布局概况 | 第73-75页 |
5.3.2 方案优选 | 第75-76页 |
5.3.3 方案分析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6.1 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78-79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79页 |
6.3 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A B+R出行模式选择影响调查表 | 第84-86页 |
附录B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设方案优选模型的计算机程序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