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表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扇贝 | 第10-11页 |
1.1.1 扇贝资源概况 | 第10页 |
1.1.2 扇贝裙边及其利用现状 | 第10-11页 |
1.2 氧化及抗氧化 | 第11-12页 |
1.3 抗氧化肽 | 第12-14页 |
1.3.1 抗氧化肽的定义和作用机理 | 第12-13页 |
1.3.2 抗氧化肽的制备与分离纯化方法 | 第13-14页 |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酶解扇贝裙边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研究 | 第15-26页 |
2.1 材料和仪器 | 第15-16页 |
2.1.1 主要材料 | 第15页 |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5-1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6-17页 |
2.2.1 扇贝裙边的理化指标测定 | 第16页 |
2.2.2 酶活力的测定 | 第16页 |
2.2.3 扇贝裙边抗氧化肽的最佳水解酶的选取 | 第16页 |
2.2.4 水解度(DH)的测定 | 第16-17页 |
2.2.5 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测定 | 第17页 |
2.2.6 中性蛋白酶单因素水解试验 | 第17页 |
2.2.7 三元二次旋转回归设计优化水解条件 | 第1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7-24页 |
2.3.1 扇贝裙边成分分析 | 第17-18页 |
2.3.2 蛋白酶酶活的测定 | 第18页 |
2.3.3 蛋白酶的选择 | 第18-19页 |
2.3.4 酶解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19页 |
2.3.5 pH 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6 加酶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20页 |
2.3.7 酶解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8 底物浓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9 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优化水解条件 | 第22-23页 |
2.3.10 水解条件优化的方差分析 | 第23-24页 |
2.3.11 验证试验 | 第24页 |
2.4 小结 | 第24-26页 |
3 超滤法分离扇贝裙边活性多肽的研究 | 第26-33页 |
3.1 材料和仪器 | 第26-27页 |
3.1.1 主要材料 | 第26-27页 |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3.2.1 超滤 | 第27-28页 |
3.2.2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28-29页 |
3.2.3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29页 |
3.2.4 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测定 | 第29页 |
3.2.5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3.3.1 不同分子量活性肽组分 DPPH 清除率的测定 | 第29-30页 |
3.3.2 不同分子量活性肽组分还原力的测定 | 第30-31页 |
3.3.3 不同分子量活性肽组分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测定 | 第31页 |
3.4 小结 | 第31-33页 |
4 扇贝裙边活性肽 SSPH-Ⅲ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33-44页 |
4.1 材料和仪器 | 第33-34页 |
4.1.1 主要材料 | 第33-34页 |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4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4.2.1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34页 |
4.2.2 Sephadex G-50 凝胶层析 | 第34-35页 |
4.2.3 RP-HPLC 分析扇贝裙边抗氧化肽 | 第35-36页 |
4.2.4 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电场回旋轨道组合质谱仪条件 | 第36页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4.3.1 Sephadex G-50 凝胶层析分离条件的确定 | 第36-41页 |
4.3.2 反相高效液相 RP-HPLC 分析扇贝裙边抗氧化肽 | 第41-42页 |
4.3.3 LTQ-Orbitrap 测定分子量 | 第42-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46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44页 |
5.2 论文创新点 | 第44-45页 |
5.3 展望 | 第45-46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