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观察法 | 第10-11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1页 |
(三)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四)案例分析法 | 第11-12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一)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基本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二)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实施与应用 | 第15-16页 |
(三)其他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第一章“翻转课堂”与高中语文 | 第18-27页 |
第一节“翻转课堂”与可汗学院、慕课、微课 | 第18-21页 |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翻转课堂”与可汗学院、慕课、微课的区别 | 第19-20页 |
三、“翻转课堂”与可汗学院、慕课、微课的联系 | 第20-21页 |
第二节“翻转课堂”的特征 | 第21-23页 |
一、延伸的教学时空 | 第21-22页 |
二、精准的教学内容 | 第22页 |
三、立体的学习资源 | 第22-23页 |
四、放大的学生主体 | 第23页 |
第三节“翻转课堂”对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的意义 | 第23-26页 |
一、深入落实课程理念 | 第24页 |
二、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 第24-25页 |
三、巧妙优化课程结构 | 第25页 |
四、高效实施课程教学 | 第25页 |
五、更好改善课程评价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国内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现状分析 | 第27-36页 |
第一节 教师参与度不高 | 第27-30页 |
一、语文教师观念有偏差 | 第27-29页 |
二、语文教师角色未翻转 | 第29页 |
三、语文教师很少应用“翻转课堂”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学生接受度不高 | 第30-32页 |
一、学生认为“翻转课堂”不成熟 | 第30-31页 |
二、学习时间不充裕 | 第31-32页 |
三、表达应用和探究能力未有太多提高 | 第32页 |
第三节 微视频成熟度不高 | 第32-35页 |
一、使用条件不完备 | 第33页 |
二、内容设计不合理 | 第33-34页 |
三、制作效果不理想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国内高中语文“翻转课堂”难以见效的原因 | 第36-44页 |
第一节 学校内外难觅理想的观看时空 | 第36-38页 |
一、学生缺少观看微视频的“静”土 | 第36-37页 |
二、学生缺少观看微视频的时间 | 第37页 |
三、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微视频难以体现语文课程特点 | 第38-40页 |
一、高中语文教材知识板块性 | 第38-39页 |
二、课前微视频共生程度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学生并未“翻转”为“主人” | 第40-43页 |
一、高中语文处境尴尬 | 第40-41页 |
二、高中生心理较封闭 | 第41-42页 |
三、微视频教学形式化 | 第42页 |
四、微视频与课堂断层 | 第42-43页 |
五、作为共享资源的优秀微视频难以适应学情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对优化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思考 | 第44-57页 |
第一节 根据学校情况理性实施 | 第44-47页 |
一、根据资金保障来实施 | 第44-45页 |
二、根据教师能力来实施 | 第45-46页 |
二、根据学生情况来实施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根据具体时、地合理实施 | 第47-49页 |
一、课后与假期 | 第47-48页 |
二、学校与家庭 | 第48-49页 |
第三节 针对不同课型采用不同方法 | 第49-56页 |
一、新授课 | 第49-51页 |
二、复习课 | 第51-52页 |
三、讲评课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