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立法及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内立法及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立法及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 | 第17-22页 |
2.1 网络购物基本概念及特点 | 第17-19页 |
2.1.1 网络购物基本概念 | 第17页 |
2.1.2 网络购物的特点 | 第17-19页 |
2.2 网络购物交易的法律关系主体 | 第19-20页 |
2.2.1 网络购物消费者的概念 | 第19页 |
2.2.2 网络商品销售者的概念 | 第19页 |
2.2.3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4 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概念 | 第20页 |
2.3 网络购物对消费者的积极影响 | 第20-22页 |
2.3.1 网络购物扩大了消费者选择的范围 | 第20页 |
2.3.2 网络购物降低了购物成本 | 第20页 |
2.3.3 网络购物提高了购物效率 | 第20-22页 |
3 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 第22-35页 |
3.1 现行法律法规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第22-27页 |
3.1.1 规定了知情权 | 第22页 |
3.1.2 明确了保护安全权 | 第22-23页 |
3.1.3 明确了后悔权 | 第23-25页 |
3.1.4 增加了网络交易平台的责任 | 第25-27页 |
3.2 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现实问题 | 第27-35页 |
3.2.1 网络购物消费者知情权受限 | 第27-29页 |
3.2.2 网络购物消费者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保护 | 第29-30页 |
3.2.3 网络购物消费者财产安全权得不到保障 | 第30-31页 |
3.2.4 网络购物消费者后悔权难以实现 | 第31-32页 |
3.2.5 网络交易平台管理缺失 | 第32-33页 |
3.2.6 网络购物消费者求偿权难以实现 | 第33-35页 |
4 域外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制度及启示 | 第35-39页 |
4.1 主要发达国家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制度 | 第35-36页 |
4.1.1 美国对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第35页 |
4.1.2 日本对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第35-36页 |
4.2 欧盟关于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的相关制度 | 第36-37页 |
4.3 域外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39页 |
4.3.1 注重国内法与国际法律的衔接 | 第37页 |
4.3.2 提高立法层级 | 第37页 |
4.3.3 立法注重系统性 | 第37-38页 |
4.3.4 注重对网络购物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 | 第38-39页 |
5 完善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议 | 第39-48页 |
5.1 完善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 | 第39-41页 |
5.1.1 加强对网络购物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 | 第39-40页 |
5.1.2 加强对网络购物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 | 第40页 |
5.1.3 明确网络交易管理平台的义务 | 第40-41页 |
5.1.4 细化后悔权的相关规定 | 第41页 |
5.2 完善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司法 | 第41-43页 |
5.2.1 调整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 第41-42页 |
5.2.2 与小额诉讼制度相结合建立在线审判庭 | 第42-43页 |
5.3 完善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争端解决机制 | 第43-45页 |
5.3.1 建立在线和解机制 | 第43-44页 |
5.3.2 建立在线调解机制 | 第44-45页 |
5.3.3 建立在线仲裁机制 | 第45页 |
5.4 完善我国行政监管制度 | 第45-46页 |
5.5 完善我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制度 | 第46-48页 |
5.5.1 明确消费评价机制 | 第46页 |
5.5.2 建立第三方信用系统 | 第46-47页 |
5.5.3 完善网络交易平台内部解决机制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