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2页 |
2 对象与方法 | 第12-1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3 质量控制与统计学分析 | 第13-14页 |
3 结果 | 第14-23页 |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第14-15页 |
3.2 应对方式的比较 | 第15-18页 |
3.3 护理女生焦虑、抑郁得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18-20页 |
3.4 护理女生焦虑和抑郁得分与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20-21页 |
3.5 护理女生焦虑和抑郁标准分与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第21-23页 |
4 讨论 | 第23-25页 |
4.1 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 第23-24页 |
4.2 应对方式与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分析 | 第24页 |
4.3 应对方式与焦虑和抑郁的回归分析 | 第24-25页 |
5 建议对策 | 第25-27页 |
5.1 高校和教育部门要联手开展有针对性的应对方式训练 | 第26页 |
5.2 组织积极的集体实践活动 | 第26-27页 |
5.3 抵消完美主义的影响,建立实际有效的应对方式 | 第27页 |
6 结论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个人简历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综述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34-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50页 |
高职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一般情况调查表 | 第44-45页 |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 第45-47页 |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 第47-48页 |
抑郁自评量表(SDS)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