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文献综述 | 第7-16页 |
1 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评述 | 第7-8页 |
2 贝叶斯方法概述 | 第8-12页 |
2.1 贝叶斯方法与经典统计学异同 | 第8-10页 |
2.2 贝叶斯原理 | 第10-12页 |
3 贝叶斯方法在药物经济学中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3.1 贝叶斯方法在国外药物经济学中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3.2 贝叶斯方法在国内药物经济学中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4 脑梗塞疾病概述 | 第14-16页 |
4.1 疾病现状 | 第14页 |
4.2 治疗现状 | 第14-16页 |
前言 | 第16-1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 脑梗塞流行病情况 | 第16页 |
1.2 贝叶斯方法 | 第16-17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2.1 通过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期)的成本-效果研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优化医药资源配置 | 第17页 |
2.2 引入贝叶斯方法,为国内药物经济学评价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 第17页 |
3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3.1 两种药物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期)的贝叶斯成本-效果分析 | 第17页 |
3.2 构建贝叶斯成本-效果分析模型 | 第17页 |
4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4.1 贝叶斯成本-效果分析模型建立 | 第17-18页 |
4.2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两种药物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期)的成本-效果研究 | 第18页 |
4.3 对比贝叶斯方法和经典统计学在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上的差异和特点 | 第18-19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 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 第19-21页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9页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2.3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20-2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3.1 文献研究 | 第21页 |
3.2 专家咨询 | 第21页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21页 |
3.4 成本-效果分析 | 第21页 |
4 干预措施 | 第21页 |
5 疗效指标 | 第21-22页 |
5.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价标准 | 第21-22页 |
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 第22页 |
6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40页 |
1 人口学资料分析 | 第23页 |
1.1 性别 | 第23页 |
1.2 年龄 | 第23页 |
2 研究角度 | 第23-24页 |
3 成本确定 | 第24页 |
4 贝叶斯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24-27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24页 |
4.2 模型框架 | 第24-27页 |
5 模型分析结果 | 第27-36页 |
5.1 效果分析 | 第27-31页 |
5.2 成本 | 第31-33页 |
5.3 成本-效果分析 | 第33-36页 |
6 总结 | 第36-38页 |
6.1 贝叶斯分析的效果和成本 | 第36页 |
6.2 贝叶斯分析的成本-效果比 | 第36-37页 |
6.3 经典统计学的评价结果 | 第37-38页 |
7 讨论 | 第38页 |
7.1 贝叶斯方法 | 第38页 |
7.2 成本-效果分析 | 第38页 |
8 结论 | 第38-39页 |
9 局限性 | 第39页 |
10 展望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