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对了”的功能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4-24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一、话语标记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二、话语标记“对了”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第三节 语料来源及分析 | 第22-23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一章 “对了”的性质 | 第24-64页 |
第一节 词组“对了” | 第24-43页 |
第二节 过渡性质“对了” | 第43-48页 |
第三节 话语标记“对了” | 第48-64页 |
第二章 话语标记“对了”的形成动因及其演变特点 | 第64-68页 |
第一节 话语标记“对了”的形成原因 | 第64-65页 |
第二节 话语标记“对了”的演变特点 | 第65-68页 |
一、主观化的过程 | 第65页 |
二、词汇化的过程 | 第65-68页 |
第三章 话语标记“对了”的语篇功能 | 第68-107页 |
第一节 话题转换功能 | 第68-99页 |
一、有逻辑的话题转换功能 | 第68-84页 |
二、没逻辑的话题转换功能 | 第84-99页 |
第二节 话题延展功能 | 第99-103页 |
第三节 找回话题功能 | 第103页 |
第四节 找回话题并延展的功能 | 第103-107页 |
第四章 话语标记“对了”的语用功能及语用动因 | 第107-126页 |
第一节 语用功能 | 第107-124页 |
一、话语连贯功能 | 第107-109页 |
二、增加信息功能 | 第109-123页 |
三、表示“突然想起”功能 | 第123-124页 |
第二节 语用动因 | 第124-126页 |
一、省力原则的驱使 | 第124-125页 |
二、引起他人注意的元语用意识 | 第125-126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126-127页 |
第一节 文章观点 | 第126页 |
第二节 本文创新和不足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