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7页 |
1.1 选题缘由及目的 | 第18-19页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1.2.1 本选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2.2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4 本论文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1.4.1 偏误分析理论 | 第22-23页 |
1.4.2 中介语理论 | 第23-24页 |
1.4.3 Bialystok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模式 | 第24-25页 |
1.4.4 情感过滤假说 | 第25页 |
1.4.5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现代汉语动量词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52页 |
2.1 汉语动量词的定义及分类 | 第27-30页 |
2.1.1 动量词的定义 | 第27-28页 |
2.1.2 动量词的分类 | 第28-30页 |
2.2 动量词本体研究 | 第30-35页 |
2.2.1 动量词与名量词的区分研究 | 第30页 |
2.2.2 动量词的句法、语义、认知研究 | 第30-33页 |
2.2.3 动量词的共时与历时研究 | 第33-35页 |
2.4 动量词的对比研究 | 第35-37页 |
2.5 动量词的习得研究 | 第37-52页 |
2.5.1 动量词习得的偏误研究 | 第37-41页 |
2.5.2 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 | 第41-52页 |
第三章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情况考察 | 第52-73页 |
3.1 动量词的考察内容 | 第52-53页 |
3.1.1 专用动量词 | 第52-53页 |
3.1.2 借用动量词 | 第53页 |
3.2 调查对象及调查工具 | 第53-55页 |
3.2.1 调查对象 | 第53-55页 |
3.2.2 调查工具 | 第55页 |
3.3 语料来源 | 第55-56页 |
3.4 中亚留学生对动量词习得的难易程度与重要性的评价 | 第56-62页 |
3.4.1 中亚留学生整体对汉语动量词的评价 | 第56-57页 |
3.4.2 不同性别的中亚留学生对汉语动量词的评价 | 第57-59页 |
3.4.3 不同阶段中亚留学生对汉语动量词的评价 | 第59-62页 |
3.5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的整体使用情况考察 | 第62-73页 |
3.5.1 专用动量词习得情况考察 | 第62-67页 |
3.5.2 借用动量词习得情况考察 | 第67-73页 |
第四章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 第73-93页 |
4.1 中亚留学生动量词习得中的偏误类型 | 第73-86页 |
4.1.1 误代 | 第73-76页 |
4.1.2 遗漏 | 第76-78页 |
4.1.3 误加 | 第78页 |
4.1.4 错序 | 第78-86页 |
4.2 中亚留学生动量词习得中的偏误现象分析 | 第86-93页 |
4.2.1 本族语的负迁移 | 第88-90页 |
4.2.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 第90-92页 |
4.2.3 教材编写及注释的影响 | 第92页 |
4.2.4 教师的讲授与练习方式的影响 | 第92-93页 |
第五章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影响 | 第93-119页 |
5.1 学习策略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影响 | 第93-101页 |
5.1.1 本小节要考察的问题: | 第93页 |
5.1.2 动量词学习策略的调查方法 | 第93-95页 |
5.1.3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学习策略使用的数据分析 | 第95-101页 |
5.2 情感因素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影响 | 第101-107页 |
5.2.1 本小节要考察的问题 | 第101-102页 |
5.2.2 中亚留学生情感因素的调查方法 | 第102页 |
5.2.3 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中的情感因素相关数据分析 | 第102-107页 |
5.3 性别差异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的影响 | 第107-119页 |
5.3.1 本小节要考察的问题 | 第107页 |
5.3.2 不同性别的中亚留学生习得动量词的差异 | 第107-112页 |
5.3.3 不同性别的中亚留学生在动量词习得中使用学习策略的差异 | 第112-115页 |
5.3.4 不同性别在情感因素方面的差异表现 | 第115-119页 |
第六章 关于动量词课堂教学、教师以及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119-136页 |
6.1 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课堂教学的建议 | 第119-125页 |
6.1.1 基于差异性的教学建议 | 第119-122页 |
6.1.2 基于共性的教学建议 | 第122-125页 |
6.2 针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偏误的纠错原则及策略 | 第125-128页 |
6.2.1 偏误纠正的原则 | 第126-127页 |
6.2.2 偏误纠正的策略 | 第127页 |
6.2.3 偏误纠正的技巧 | 第127-128页 |
6.3 对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师的建议 | 第128-132页 |
6.3.1 培养良好的教师情绪 | 第128-130页 |
6.3.2 营造良好的动量词习得氛围 | 第130-131页 |
6.3.3 注重中亚留学生的学习策略培训 | 第131页 |
6.3.4 深化汉语动量词的本体研究 | 第131-132页 |
6.4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132-136页 |
6.4.1 对汉语教材中动量词释义的建议 | 第133-134页 |
6.4.2 对汉语教材中动量词练习题设计的建议 | 第134-136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36-144页 |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136-141页 |
7.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1-142页 |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趋势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62页 |
附录 | 第162-17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1-172页 |
后记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