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高管显性激励有效性分析--基于上市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14-16页
        1.2.1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2.2 研究框架第16页
    1.3 论文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创新点第17-19页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第19-35页
    2.1 最优契约理论:如何提升家族和非家族企业高管显性激励治理效果?第19-24页
        2.1.1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薪酬效用比较第20-22页
        2.1.2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持股效用比较第22-23页
        2.1.3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期权效用比较第23-24页
    2.2 管理层权力理论:代理成本内生于高管显性激励吗?第24-28页
        2.2.1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薪酬效用比较第25-26页
        2.2.2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持股效用比较第26-27页
        2.2.3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期权效用比较第27-28页
    2.3 心理所有权理论:意在解决分歧的心理学视角第28-32页
        2.3.1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薪酬效用比较第28-30页
        2.3.2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持股效用比较第30页
        2.3.3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期权效用比较第30-32页
    2.4 既有研究评述第32-35页
第3章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比较第35-47页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35-36页
    3.2 变量定义与计算方式第36-37页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第37-38页
    3.4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第38页
    3.5 描述性统计第38-44页
    3.6 面板数据分析结果第44-46页
    3.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持股有效性比较第47-56页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47-48页
    4.2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第48-49页
    4.3 描述性统计第49-53页
    4.4 面板数据分析结果第53-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家族与非家族企业高管期权激励有效性比较第56-65页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56-57页
    5.2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第57页
    5.3 描述性统计第57-62页
    5.4 面板数据分析结果第62-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8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65-66页
    6.2 政策建议第66-67页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7页
致谢第77-79页
个人简介第79-8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顾客参与社会化媒体营销对品牌资产影响研究
下一篇:CPM领导行为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研究--以心理授权为中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