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制品论文

鱼糜蛋白基可食性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可食性膜的应用第10页
    1.2 可食性膜的分类第10-14页
        1.2.1 多糖类可食性膜第11页
        1.2.2 脂类可食性膜第11-12页
        1.2.3 蛋白类可食性膜第12-13页
        1.2.4 复合型可食性膜第13-14页
        1.2.5 微生物共聚聚酯可食性膜第14页
    1.3 蛋白膜制备与性能第14-16页
        1.3.1 蛋白膜的制备第14页
        1.3.2 蛋白膜的成膜机理与结构第14-15页
        1.3.3 蛋白膜的性质第15-16页
    1.4 蛋白膜的应用第16-17页
        1.4.1 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第16页
        1.4.2 在肉类保鲜中的应用第16页
        1.4.3 在焙烤食品和糖果保藏中的应用第16-17页
        1.4.4 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第17页
    1.5 蛋白膜的改性第17-18页
        1.5.1 蛋白膜阻隔性的改善第17页
        1.5.2 蛋白膜机械性能的改善第17-18页
        1.5.3 抗菌性能第18页
    1.6 鱼糜蛋白膜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2页
        1.6.1 立题的意义第19页
        1.6.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2页
第二章 添加物质对鱼糜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第22-34页
    前言第22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2页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2页
        2.1.2 仪器第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4页
        2.2.1 鱼糜蛋白的提取方法第22-23页
        2.2.2 鱼糜蛋白膜的制备第23页
        2.2.3 鱼糜蛋白膜性能的测定第23-24页
        2.2.4 塑化剂对膜性能的影响第24页
        2.2.5 脂类物质对膜性能的影响第24页
        2.2.6 酚类物质对膜性能的影响第2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4-32页
        2.3.1 塑化剂对鱼糜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第24-27页
        2.3.2 脂类物质对鱼糜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第27-29页
        2.3.3 酚类物质对鱼糜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第29-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鱼糜蛋白膜的制备工艺优化第34-46页
    前言第34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4页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4页
        3.1.2 实验仪器第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5页
        3.2.1 单因素实验第34-35页
        3.2.2 交实验第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4页
        3.3.1 成膜溶液pH值对鱼糜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第35-36页
        3.3.2 成膜溶液处理温度对鱼糜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第36-38页
        3.3.3 乙二醇不同添加量对鱼糜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第38-40页
        3.3.4 正交分析第40-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酚类物质对膜性能的影响第46-56页
    前言第46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6页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6页
        4.1.2 实验仪器第46页
    4.2 实验方法第46-47页
        4.2.1 成膜溶液自由氨基的测定第46页
        4.2.2 成膜溶液总巯基的测定第46-47页
        4.2.3 鱼糜蛋白膜蛋白溶出率的测定第47页
        4.2.4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第47页
        4.2.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第47页
        4.2.6 热失重分析法第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4页
        4.3.1 酚类物质对成膜溶液中自由氨基和自由巯基含量的影响第47-48页
        4.3.2 酚类物质对鱼糜蛋白膜蛋白溶出率的影响第48-49页
        4.3.3 凝胶电泳分析第49-50页
        4.3.4 红外光谱测定分析第50-52页
        4.3.5 热重分析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酚类物质对鱼糜蛋白膜抑菌性的影响第56-68页
    前言第56页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6-57页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6页
        5.1.2 目标菌种第56页
        5.1.3 培养基配方第56页
        5.1.4 实验仪器第56-57页
    5.2 实验方法第57-58页
        5.2.1 菌种活化和菌悬液的制备第57页
        5.2.2 抑菌物质抑菌曲线的测定第57页
        5.2.3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第57页
        5.2.4 鱼糜蛋白膜抑菌性的测定第57-5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8-66页
        5.3.1 抑菌物质的抑菌效果第58-62页
        5.3.2 抑菌物质的最低抑菌浓度第62-63页
        5.3.3 抑菌物质对鱼糜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第63-65页
        5.3.4 抑菌物质对鱼糜蛋白膜抑菌性的影响第65-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附录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KC-α-Nrf2/HO-1信号通路在电针干预兔内毒素休克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下一篇:淋巴细胞计数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中的评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