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5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15-2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5-1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8-29页 |
2 结果 | 第29-40页 |
2.1 描述性统计 | 第29页 |
2.2 各组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及损伤评分 | 第29-31页 |
2.3 肺组织W/D比率测定 | 第31-32页 |
2.4 各组肺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测定 | 第32-34页 |
2.5 肺组织HO-1蛋白、Nrf2核蛋白、Nrf2总蛋白及PKC-α表达测定 | 第34-38页 |
2.6 各组肺组织HO-1mRNA、Nrf2mRNA表达测定 | 第38-40页 |
3 讨论 | 第40-45页 |
3.1 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第40-41页 |
3.2 兔针刺穴位的选择 | 第41页 |
3.3 电针刺参数的选择 | 第41-42页 |
3.4 PKC-α-Nrf2/HO-1信号通路 | 第42-43页 |
3.4.1 基本构成 | 第42页 |
3.4.2 活化调控 | 第42-43页 |
3.5 PKC-α-Nrf2/HO-1信号通路与肺损伤 | 第43-44页 |
3.6 PKC-α-Nrf2/HO-1信号通路在电针刺干预内毒素休克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3-54页 |
综述 中、西医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认识及展望 | 第54-64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