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国内外人才流动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4页 |
·人才与人才流动 | 第15-16页 |
·人才 | 第15页 |
·人才流动 | 第15-16页 |
·人才流动理论 | 第16-24页 |
·个体层面的人才流动理论 | 第16-19页 |
·组织层面的人才流动理论 | 第19-22页 |
·社会层面的人才流动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实证研究 | 第24-56页 |
·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总体分析 | 第24-25页 |
·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实证研究 | 第25-56页 |
·不同性别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 | 第25-27页 |
·不同年龄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 | 第27-31页 |
·不同学历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 | 第31-33页 |
·不同职称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 | 第33-35页 |
·不同地区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 | 第35-40页 |
·不同工龄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 | 第40-44页 |
·不同职业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 | 第44-52页 |
·不同单位性质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 | 第52-56页 |
第4章 应对人才流动的合理建议 | 第56-62页 |
·因人而异,采取科学的组织控制 | 第56-59页 |
·鼓励人才内部流动 | 第57页 |
·做好事前预防工作 | 第57-58页 |
·完善组织规章制度 | 第58-59页 |
·注重激励,构建成熟的管理平台 | 第59-60页 |
·采用可变薪酬,尝试价值激励 | 第59页 |
·推行数控考核,强化成就激励 | 第59-60页 |
·加强人员培训,注重发展激励 | 第60页 |
·自我发展,实现合理的互动互助 | 第60-62页 |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达到人与组织匹配 | 第60-61页 |
·合理运用竞争规则,提高职业满意度 | 第61页 |
·积极适应环境变迁,拓宽个人技能通道 | 第61-62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人才流动的自我价值取向调查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