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高中区域地理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和谐社会的建设第10页
        1.1.2 新教学改革的推行第10-11页
        1.1.3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现状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1.2.3 和谐教学法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文献分析法第15页
        1.4.2 实践教学法第15-16页
        1.4.3 数据分析法第16页
        1.4.4 访谈法第16页
    1.5 概念界定第16-18页
        1.5.1 和谐第16-17页
        1.5.2 和谐教育第17页
        1.5.3 和谐教学法第17页
        1.5.4 高中区域地理的和谐课堂教学第17-18页
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2.1 系统论第18页
    2.2 建构主义基本理论第18-19页
3 高中区域地理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第19-36页
    3.1 王敏勤和谐教学法第19-21页
        3.1.1 和谐教学法的内容第19-20页
        3.1.2 和谐教学法的原则第20-21页
    3.2 传统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模式第21-23页
        3.2.1 概述第21-22页
        3.2.2 评价第22-23页
    3.3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的特点第23-24页
    3.4 高中区域地理授课类型的界定第24-25页
    3.5 高中区域地理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第25-36页
        3.5.1 课堂导入,明确目标第25-28页
        3.5.2 自主学习,知识探究第28-30页
        3.5.3 小组讨论,疑难解答第30-31页
        3.5.4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第31-33页
        3.5.5 达标检测,课堂小结第33-36页
4 高中区域地理和谐课堂效果分析第36-40页
    4.1 教学成绩第36-38页
    4.2 学生能力第38页
    4.3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第38-40页
5 高中区域地理和谐课堂教学案例第40-46页
6 区域地理和谐教学法实施中注意的问题第46-50页
    6.1 适当预习第46页
    6.2 积极参与第46-47页
    6.3 善于反思第47-48页
    6.4 落实地图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61页
后记(含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晋江国税系统纳税服务改革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薄壁式小石子混凝土T梁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