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基本概念和研究理论 | 第14-18页 |
1.3.1 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理论 | 第15-18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晋江市国税纳税服务改革概况 | 第20-27页 |
2.1 晋江市国税纳税服务改革背景 | 第20-21页 |
2.2 晋江市国税纳税服务改革内容 | 第21-27页 |
2.2.1 取消税管员制度 | 第21-22页 |
2.2.2 管理局和办税厅的职能分离 | 第22-24页 |
2.2.3 实行办税服务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 第24-25页 |
2.2.4 简化办税流程和步骤 | 第25-26页 |
2.2.5 创新纳税服务方式 | 第26-27页 |
第3章 晋江市国税纳税服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40页 |
3.1 晋江市国税纳税服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3.1.1 部门间存在业务推诿现象 | 第27-28页 |
3.1.2 纳税人逃避承担应负义务 | 第28-29页 |
3.1.3 纳税评估引发征纳矛盾 | 第29-30页 |
3.1.4 业务量转嫁打击工作积极性 | 第30-31页 |
3.1.5 非审批员却要承担审批事故 | 第31-32页 |
3.2 晋江市国税纳税服务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40页 |
3.2.1 立法滞后导致组织结构权责划分不清 | 第32-33页 |
3.2.2 征纳双方实质法律地位不平等 | 第33-35页 |
3.2.3 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 | 第35-36页 |
3.2.4 政府绩效考核的弱激励效应显著 | 第36-37页 |
3.2.5 流程漏洞致使税务问责失效 | 第37-40页 |
第4章 国内外国税系统纳税服务改革经验启示和借鉴 | 第40-47页 |
4.1 国内国税系统纳税服务改革经验 | 第40-43页 |
4.1.1 漳浦县国税纳税服务改革经验 | 第40-41页 |
4.1.2 张家界市国税纳税服务改革经验 | 第41页 |
4.1.3 上海市国税纳税服务改革经验 | 第41-43页 |
4.2 国外税务系统纳税服务的先进经验 | 第43-44页 |
4.2.1 美国特色的纳税服务 | 第43-44页 |
4.2.2 澳大利亚的纳税服务 | 第44页 |
4.3 经验启示 | 第44-47页 |
4.3.1 探索国地税合作和与第三方组织合作 | 第45页 |
4.3.2 树立正确的纳税服务基本理念 | 第45页 |
4.3.3 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 第45-46页 |
4.3.4 强化绩效管理考核助推纳税服务 | 第46页 |
4.3.5 建设配套信用机制推动公共服务监督多元化 | 第46-47页 |
第5章 深化晋江国税纳税服务改革创新对策和建议 | 第47-53页 |
5.1 组织结构权责划分明晰 | 第47-48页 |
5.1.1 加速同政府部门的联动合作 | 第47-48页 |
5.1.2 推动第三方组织参与纳税服务事业 | 第48页 |
5.2 征纳双方关系平衡 | 第48-49页 |
5.2.1 辩证看待征纳双方的矛盾 | 第48-49页 |
5.2.2 正确处理征纳关系 | 第49页 |
5.3 完善纳税服务供给机制 | 第49-50页 |
5.3.1 畅通、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 第49-50页 |
5.3.2 建设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 | 第50页 |
5.4 健全绩效管理体系 | 第50-51页 |
5.4.1 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第50-51页 |
5.4.2 改进绩效评估结果运用机制 | 第51页 |
5.5 完善纳税服务监督机制 | 第51-53页 |
5.5.1 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 | 第51-52页 |
5.5.2 健全行政问责制度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