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Surfactin合成酶模块删除与Surfactin衍生物功能研究

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缩写符号第18-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9-36页
    1 Surfactin的结构和功能第19-20页
    2 Surfactin合成酶的结构和功能第20-21页
    3 新型Surfactin衍生物的探索-组合生物学第21-26页
        3.1 对非核糖体合成酶进行定点突变产生新型抗菌脂肽第22-23页
        3.2 对非核糖体合成酶进行模块替换产生新型抗菌脂肽第23-25页
        3.3 对非核糖体合成酶进行模块删除产生新型抗菌脂肽第25-26页
    4 枯草芽孢杆菌基因工程-基因敲除方法第26-30页
        4.1 基本概况第26-27页
        4.2 同源重组第27-28页
            4.2.1 利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第27页
            4.2.2 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敲除的方法步骤第27-28页
        4.3 插入突变第28-29页
        4.4 RNA干扰第29-30页
            4.4.1 RNA干扰阻断基因表达的原理第29页
            4.4.2 RNA干扰基因敲除的优点第29-30页
    5 抗菌脂肽对真菌抑菌机理研究进展第30-32页
        5.1 对细菌的抑菌机理第30页
            5.1.1 对细胞膜的抑制作用第30页
            5.1.2 对细胞壁的抑制作用第30页
        5.2 对真菌的抑菌机理第30-31页
            5.2.1 对真菌菌丝的影响第30-31页
            5.2.2 对真菌细胞壁的影响第31页
        5.3 抗菌脂肽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第31-32页
    6 利用iTRAQ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第32-34页
        6.1 iTRAQ技术的背景第32-33页
        6.2 iTRAQ技术的原理第33页
        6.3 iTRAQ技术与传统2D电泳技术的比较第33-34页
        6.4 iTRAQ技术在微生物中的应用第34页
    7 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4-36页
技术路线第36-37页
第二章 枯草芽孢杆菌产新型Surfactin衍生物敲除菌株的构建第37-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3页
        1.1 材料第37-40页
            1.1.1 菌株、质粒第37-38页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8页
            1.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38页
            1.1.4 引物第38-40页
        1.2 方法第40-43页
            1.2.1 枯草168菌株总DNA的提取第40页
            1.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40-41页
            1.2.3 pMD-19T-△Leu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1页
            1.2.4 pKS2重组载体的构建第41-42页
            1.2.5 温敏型质粒pKS2重组载体的制备第42页
            1.2.6 对枯草168进行感受态制备与转化第42-43页
            1.2.7 pKS2质粒诱导敲除方法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56页
        2.1 枯草芽孢杆菌LS1构建结果第43-47页
            2.1.1 对B.subtilis PB2-1中SurfactinA亚基D-Leu模块删除上下游序列进行扩增第43页
            2.1.2 对B.subtilis PB2-1中SurfactinA亚基D-Leu模块删除上下游序列进行重叠PCR连接第43-44页
            2.1.3 对SurfactinA亚基D-Leu模块上下游序列连接产物进行T载体连接第44-45页
            2.1.4 对B.subtilis PB2-1中SurfactinA亚基D-Leu模块删除上下游序列测序结果第45页
            2.1.5 重组pKS2载体pKS2-srfA-C-△Leu进行双酶切验证第45-46页
            2.1.6 对B.subtilis PB2-1进行pKS2-srfA-C-△Leu重组载体诱导敲除第46页
            2.1.7 筛选Kan平板上单菌落进行点板验证第46-47页
            2.1.8 对B.subtilis PB2-1删除SurfactinA亚基D-Leu模块菌株进行验证第47页
        2.2 枯草芽孢杆菌LS6构建结果第47-51页
            2.2.1 对B.subtilis PB2-L1中SurfactinB亚基L-Asp模块删除上下游序列进行扩增第47-48页
            2.2.2 对B.subtilis PB2-L1中SurfactinB亚基L-Asp模块删除上下游序列进行重叠PCR连接第48-49页
            2.2.3 对SurfactinB亚基L-Asp模块上下游序列连接产物进行T载体连接第49-50页
            2.2.4 对B.subtilis PB2-L1中SurfactinB亚基L-Asp模块删除上下游序列测序结果第50页
            2.2.5 对重组pKS2载体pKS2-srfB-B-△Asp进行双酶切验证第50页
            2.2.6 对B.subtilis PB2-1进行pKS2-srfB-B-△Asp重组载体诱导敲除第50页
            2.2.7 筛选Kan平板对应的单菌落进行点板验证第50-51页
            2.2.8 对B.subtilis PB2-L1删除SurfactinB亚基L-Asp模块菌株进行验证第51页
        2.3 枯草芽孢杆菌LS9构建结果第51-56页
            2.3.1 对B.subtilis PB2-L1中SurfactinB亚基D-Leu模块删除上下游序列进行扩增第51-52页
            2.3.2 对B.subtilis PB2-L1中SurfactinB亚基D-Leu模块删除上下游序列进行重叠PCR连接第52-53页
            2.3.3 对SurfactinB亚基D-Leu模块上下游序列进行T载体连接第53-54页
            2.3.4 对B.subtilis PB2-L1中SurfactinB亚基D-Leu模块删除上下游序列测序结果第54页
            2.3.5 对重组pKS2载体pKS2-srfB-C-△Leu进行双酶切验证第54页
            2.3.6 对B.subtilis PB2-L1进行pKS2-srfB-C-△Leu重组载体诱导敲除第54页
            2.3.7 筛选Kan平板上对应的单菌落进行点板验证第54-55页
            2.3.8 对B.subtilis PB2-L1删除SurfactinB亚基D-Leu模块菌株进行验证第55-56页
    3 讨论第56-57页
    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三章 枯草芽孢杆菌产新型Surfactin衍生物结构鉴定和性质研究第59-8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4页
        1.1 材料第59-61页
            1.1.1 菌株与培养基第59-60页
            1.1.2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60页
            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60-61页
        1.2 实验方法第61-64页
            1.2.1 新型Surfactin衍生物结构鉴定方法第61-63页
            1.2.2 新型Surfactin衍生物性质研究方法第63-6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4-78页
        2.1 新型Surfactin衍生物结构鉴定第64-75页
            2.1.1 枯草芽孢杆菌LS1产[△Leu~3] Surfactin结构鉴定结果第64-69页
            2.1.2 枯草芽孢杆菌LS6产[△Asp~5] Surfactin结构鉴定结果第69-72页
            2.1.3 枯草芽孢杆菌LS9产[△Leu~6] Surfactin结构鉴定结果第72-75页
        2.2 新型Surfactin衍生物性质研究第75-78页
            2.2.1 新型抗菌物质对热的稳定性第75页
            2.2.2 新型抗菌物质对酸碱的稳定性第75-76页
            2.2.3 紫外线对新型抗菌物质的影响第76页
            2.2.4 新型抗菌物质对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敏感性测定第76页
            2.2.5 不同溶剂对抗菌脂肽抗菌活性的影响第76-77页
            2.2.6 新型抗菌物质抗菌谱的测定第77-78页
    3 讨论第78-80页
    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枯草芽孢杆菌LS-9产抗菌物质[△Leu~6] Surfactin培养基优化第81-10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1-85页
        1.1 材料第81-82页
            1.1.1 菌种第81-82页
            1.1.2 药品和试剂第82页
            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82页
        1.2 试验方法第82-85页
            1.2.1 氮源初筛第82-83页
            1.2.2 碳源初筛第83页
            1.2.3 金属盐初筛第83页
            1.2.4 氨基酸初筛第83页
            1.2.5 硝酸钾对[△Leu~6] Surfactin合成的影响第83页
            1.2.6 蔗糖对[△Leu~6] Surfactin合成的影响第83页
            1.2.7 硫酸镁对[△Leu~6] Surfactin合成的影响第83-84页
            1.2.8 谷氨酸钠对[△Leu~6] Surfactin合成的影响第84页
            1.2.9 发酵时间第84页
            1.2.10 温度第84页
            1.2.11 初始pH第84-85页
            1.2.12 接种量第85页
            1.2.13 [△Leu~6] Surfactin高效合成营养因子的筛选第85页
            1.2.14 响应曲面优化与验证第8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5-99页
        2.1 氮源初筛结果第85-86页
        2.2 碳源初筛结果第86-87页
        2.3 金属盐初筛结果第87-88页
        2.4 氨基酸初筛结果第88-89页
        2.5 硝酸钾对[△Leu~6] Surfactin合成的影响第89-90页
        2.6 蔗糖对[△Leu~6] Surfactin合成的影响第90页
        2.7 硫酸镁对[△Leu~6]Surfactin合成的影响第90-91页
        2.8 谷氨酸钠对[△Leu~6]Surfactin合成的影响第91-92页
        2.9 发酵时间对[△Leu~6]Surfactin合成的影响第92页
        2.10 温度对[△Leu~6] Surfactin合成的影响第92-93页
        2.11 初始pH对[△Leu~6]Surfactin合成的影响第93-94页
        2.12 接种量对[△Leu~6]Surftactin合成的影响第94页
        2.13 [△Leu~6] Surfactin高效合成营养因子的筛选结果第94-96页
        2.14 响应曲面分析第96-98页
        2.15 3D响应曲面第98-99页
    3 讨论第99-101页
    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五章 枯草芽孢杆菌LS-9产抗菌质[△Leu~6]Surfactin对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抑菌机制初探第103-12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3-107页
        1.1 材料第103-104页
            1.1.1 菌株第103-104页
            1.1.2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104页
            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104页
        1.2 实验方法第104-107页
            1.2.1 抗菌脂肽的制备第104页
            1.2.2 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104页
            1.2.3 串珠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抑制率的测定第104-105页
            1.2.4 测定新型抗菌脂肽最小抑菌浓度第105页
            1.2.5 [△Leu~6] Surfactin脂肽对串珠镰刀菌菌丝表面形态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第105页
            1.2.6 [△Leu~6] Surfactin脂肽对串珠镰刀菌菌丝表面形态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第105页
            1.2.7 [△Leu~6] Surfactin脂肽对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菌丝表面形态的影响及扫描电镜标本的制备第105-106页
            1.2.8 [△Leu~6] Surfactin脂肽对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菌丝内部结构的影响及透射电镜标本的制备第106页
            1.2.9 [△Leu~6] Surfactin脂肽对串珠镰刀菌孢子的影响第106-107页
            1.2.10 串珠镰刀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107页
            1.2.11 [△Leu~6] Surfactin脂肽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第107页
            1.2.12 ROS测定第10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7-118页
        2.1 串珠镰刀菌与禾谷镰刀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107-108页
        2.2 串珠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抑制率的测定第108-109页
        2.3 新型抗菌脂肽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第109-110页
        2.4 [△Leu~6] Surfactin脂肽对串珠镰刀菌菌丝表面形态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第110-111页
        2.5 [△Leu~6] Surfactin脂肽对串珠镰刀菌菌丝表面形态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第111-112页
        2.6 [△Leu~6] Surfactin脂肽对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菌丝表面形态的影响及扫描电镜观察第112-113页
        2.7 [△Leu~6] Surfactin脂肽对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菌丝内部结构的影响及透射电镜观察第113-114页
        2.8 [△Leu~6] Surfactin脂肽对串珠镰刀菌孢子的影响第114-115页
        2.9 [△Leu~6] Surfactin脂肽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第115-116页
        2.10 串珠镰刀菌菌丝经[△Leu~6]Surfactin脂肽处理后ROS测定第116-118页
            2.10.1 串珠镰刀菌菌丝经[△Leu~6]Surfactin处理对H_2O_2的变化第116-117页
            2.10.2 串珠镰刀菌菌丝经[△Leu~6]Surfactin处理对O_2~-的变化第117页
            2.10.3 串珠镰刀菌菌丝经[△Leu~6]Surfactin处理对OH·的变化第117-118页
    3 讨论第118-120页
    4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 利用iTRAQ技术对新型抗菌物质[△Leu~6]Surfactin影响禾谷镰刀菌差异蛋白表达谱的研究第121-1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1-125页
        1.1 材料第121-122页
            1.1.1 菌株第121页
            1.1.3 主要实验材料与试剂第121-122页
            1.1.4 主要仪器设备第122页
        1.2 实验方法第122-125页
            1.2.1 禾谷镰刀菌孢子液的制备第122页
            1.2.2 禾谷镰刀菌菌体的培养第122页
            1.2.3 禾谷镰刀菌菌体总蛋白的提取第122-123页
            1.2.4 禾谷镰刀菌菌体总蛋白的定量第123页
            1.2.5 禾谷镰刀菌菌体总蛋白的酶解第123页
            1.2.6 iTRAQ标记第123页
            1.2.7 提取禾谷镰刀菌总RNA第123页
            1.2.8 反转录cDNA的合成第123-124页
            1.2.9 RT-PCR验证实验所需引物第124-125页
            1.2.10 RT-PCR反应体系和RT-PCR循环程序第12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5-131页
        2.1 禾谷镰刀菌菌体总蛋白的iTRAQ检测结果第125-127页
            2.1.1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第125页
            2.1.2 Unique肽段分布数量第125-126页
            2.1.3 蛋白质序列覆盖分布第126-127页
            2.1.4 差异蛋白数量的变化第127页
        2.2 差异蛋白功能聚类分析第127-129页
        2.3 [△Leu~6] Surfactin对禾谷镰刀菌中差异蛋白上调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129-130页
        2.4 [△Leu~6] Surfactin对禾谷镰刀菌中差异蛋白下调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130-131页
    3 讨论第131-132页
    4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七章 枯草芽孢杆菌LS-9产[△Leu~6] Surfactin在玉米储藏中的应用第133-1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3-136页
        1.1 材料第133-134页
            1.1.1 菌株第133页
            1.1.2 培养基第133-134页
            1.1.3 主要实验材料与试剂第134页
            1.1.4 主要仪器设备第134页
        1.2 实验方法第134-136页
            1.2.1 伏马菌素B1产量的测定第134页
            1.2.2 伏马菌素B1抑制率的测定第134-135页
            1.2.3 人工模拟串珠镰刀菌污染玉米贮藏实验第135页
            1.2.4 串珠镰刀菌生长抑制率的测定第135页
            1.2.5 呕吐毒素(DON)产量的测定第135页
            1.2.6 呕吐毒素(DON)抑制率的测定第135页
            1.2.7 人工模拟禾谷镰刀菌污染玉米贮藏实验第135-136页
            1.2.8 禾谷镰刀菌生长抑制率的测定第13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36-146页
        2.1 串珠镰刀菌FB1的合成第136页
        2.2 不同[△Leu~6]Surfactin浓度下对FB1合成的影响第136-137页
        2.3 不同[△Leu~6]Surfactin浓度下对串珠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37-138页
        2.4 人工模拟串珠镰刀菌污染玉米贮藏实验第138-141页
            2.4.1 不同[△Leu~6] Surfactin浓度下对玉米中串珠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38页
            2.4.2 不同储藏时间对玉米中串珠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38-139页
            2.4.3 不同储藏温度对玉米中串珠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39-140页
            2.4.4 不同玉米含水量对玉米中串珠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40页
            2.4.5 不同湿度对玉米中串珠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40-141页
        2.5 呕吐毒素(DON)的合成第141-142页
        2.6 不同[△Leu~6] Surfactin浓度下对DON合成的影响第142页
        2.7 不同[△Leu~6]Surfactin浓度下对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42-143页
        2.8 人工模拟禾谷镰刀菌污染玉米贮藏实验第143-146页
            2.8.1 不同[△Leu~6] Surfactin浓度下对玉米中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43-144页
            2.8.2 不同储藏时间对玉米中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44页
            2.8.3 不同储藏温度对玉米中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44-145页
            2.8.4 不同玉米含水量对玉米中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45-146页
            2.8.5 不同湿度对玉米中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第146页
    3 讨论第146-148页
    4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7页
附录第157-173页
全文结论第173-175页
论文创新点第175-177页
展望第177-179页
致谢第179-18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情况第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机短信提醒改善边远山区预防接种服务研究
下一篇:某高校大学生微信平台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