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 .国外 | 第9页 |
2 .国内 | 第9-11页 |
(二)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 .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1) 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11页 |
(2) 心理学基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1-12页 |
(3) 教育学基础——素质教育的要求 | 第12页 |
2 .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2) 实地调查法 | 第14页 |
(3) 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一、 高中历史教学中审美教育涉及的概念和原则 | 第16-19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 .美 | 第16页 |
2 .审美 | 第16页 |
3 .审美教育 | 第16-17页 |
(二) 原则 | 第17-19页 |
1 .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 | 第17页 |
2 .积极引导 | 第17-18页 |
3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 第18-19页 |
二、 高中历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 第19-26页 |
(一) 思想文化之美 | 第19-21页 |
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 | 第19-20页 |
2 .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古希腊 | 第20-21页 |
(二) 文学艺术之美 | 第21-24页 |
1 .文学 | 第22-23页 |
2 .艺术 | 第23-24页 |
(三) 科学技术之美 | 第24-26页 |
三、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 第26-32页 |
(一)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 第26-27页 |
1 .塑造美的形象 | 第26页 |
(1) 将教学内容加工为审美对象 | 第26页 |
(2) 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逻辑美 | 第26页 |
2 .引导美的发现 | 第26-27页 |
(二) 教学方法艺术化 | 第27-30页 |
1 .充分利用图片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 第27-28页 |
2 .运用生动的语言使历史形象更加丰满动人 | 第28-29页 |
3 .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 | 第29-30页 |
(1) 运用直观教具 | 第29-30页 |
(2) 创设故事情境,启发教与学 | 第30页 |
(三) 完整的评价体系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