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环形交叉口在世界范围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环形交叉口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9页 |
·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无信号环形交叉口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目前提高平面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页 |
·本章小节 | 第13-14页 |
2 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概述 | 第14-21页 |
·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的平面形式、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 第14-17页 |
·环形交叉口的平面形式 | 第14-16页 |
·环形交叉口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 第16-17页 |
·环形交叉口的构成要素和主要设计指标 | 第17-18页 |
·目前提高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 | 第18-20页 |
·空间方面 | 第18-19页 |
·时间方面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各种控制方式下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 | 第21-34页 |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理论模型 | 第21-23页 |
·无信号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 | 第23-29页 |
·无信号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 第23-28页 |
·通行能力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及修正系数的确定 | 第28-29页 |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 | 第29-33页 |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时冲突特性分析 | 第29-30页 |
·常规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冲突特性分析 | 第30页 |
·左转两步控制环形交叉口冲突特性分析 | 第30页 |
·常规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 | 第30-32页 |
·左转两步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 第32-33页 |
·修正系数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改造的设计方法 | 第34-50页 |
·改造前环形交叉口交通调查 | 第34页 |
·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 第34页 |
·交通管理和控制调查 | 第34页 |
·环形交叉口改造方案的选择依据 | 第34-35页 |
·时空相关要素设计 | 第35-49页 |
·空间设计方法 | 第35-45页 |
·设计要素 | 第35-43页 |
·常规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空间设计 | 第43-44页 |
·左转两步控制环形交叉口空间设计 | 第44-45页 |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时间设计方法 | 第45-49页 |
·常规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时间设计 | 第45-47页 |
·左转两步控制环形交叉口时间设计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针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应用和优化设计案例 | 第50-64页 |
·西安南二环朱雀路环岛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 第50-55页 |
·交叉口概况调查 | 第50-51页 |
·空间优化设计 | 第51-53页 |
·车道的设计 | 第51-53页 |
·停车线和导流线的设计 | 第53页 |
·安全岛的设计及信号灯设置 | 第53页 |
·配时优化设计 | 第53-55页 |
·朱雀路环岛优化效果评价 | 第55页 |
·兰州广场西口改造设计 | 第55-63页 |
·交叉口概况调查 | 第55-57页 |
·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案确定 | 第57-62页 |
·采用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时的通行能力 | 第57-58页 |
·采用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时的通行能力 | 第58-59页 |
·采用常规平面信号交叉口时的通行能力 | 第59-62页 |
·环形交叉口改善效果评价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4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详细摘要 | 第67-69页 |
Abstract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