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 第1-18页 |
1.1 问题的引出 | 第14页 |
1.2 国内外同类产品现状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特点 | 第16-17页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大米色选机概述 | 第18-33页 |
2.1 色选机总体要求 | 第18-21页 |
2.1.1 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2.1.2 工艺指标 | 第20-21页 |
2.2 色选机结构特点 | 第21-33页 |
2.2.1 供料系统 | 第21-23页 |
2.2.2 光电检测系统 | 第23-30页 |
2.2.2.1 光电检测系统的几种典型结构 | 第24-27页 |
2.2.2.2 光电检测系统的光学系统设计 | 第27-30页 |
2.2.3 分选系统 | 第30-32页 |
2.2.4 电控系统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 DSP的大米色选机光电检测系统设计 | 第33-60页 |
3.1 光学系统部分 | 第34-42页 |
3.1.1 光源与照明 | 第35-38页 |
3.1.1.1 光学成像系统设计 | 第36-37页 |
3.1.1.2 照明系统设计 | 第37-38页 |
3.1.2 光信号的接收 | 第38-41页 |
3.1.3 光学系统空间结构 | 第41-42页 |
3.2 电控系统部分 | 第42-50页 |
3.2.1 光电信号转换 | 第42-48页 |
3.2.1.1 线阵 CCD驱动电路 | 第43-46页 |
3.2.1.2 A/D转换电路 | 第46-48页 |
3.2.2 FIFO器件的运用 | 第48-49页 |
3.2.3 双向通信电平转换器件的运用 | 第49-50页 |
3.3 DSP硬件电路设计 | 第50-56页 |
3.3.1 TMS320C54x系列 DSP简介 | 第50-52页 |
3.3.2 灰度值采集电路与 DSP的连接 | 第52-54页 |
3.3.3 DSP芯片、IDT72230L10的硬件复位电路 | 第54-55页 |
3.3.4 时钟发生器与时钟控制信号 | 第55-56页 |
3.3.5 DSP与单片机控制的分选系统的连接 | 第56页 |
3.4 供电系统 | 第56-60页 |
3.4.1 照明系统供电 | 第56-57页 |
3.4.2 各芯片、供料系统与分选系统的供电 | 第57-60页 |
第四章 基于 DSP的大米色选机系统信号部分软件设计 | 第60-73页 |
4.1 对大米图像频谱的分析与软件设计 | 第60-63页 |
4.2 LC549 DSP软件实现 | 第63-73页 |
4.2.1 DSP上电复位 | 第63-65页 |
4.2.2 LC549资源配置 | 第65-68页 |
4.2.3 LC549程序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 第68-70页 |
4.2.4 TMS320 C54x DSP开发调试工具简介 | 第70-71页 |
4.2.5 DSP独立系统的实现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系统抗电磁干扰设计 | 第73-77页 |
5.1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73-76页 |
5.1.1 现场抗干扰 | 第73-74页 |
5.1.2 PCB抗干扰 | 第74-76页 |
5.2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76-77页 |
第六章 影响大米色选机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77-80页 |
6.1 影响因素 | 第77-78页 |
6.2 解决方案 | 第78-80页 |
第七章 课题总结与设想 | 第80-81页 |
7.1 课题总结 | 第80页 |
7.2 进一步工作设想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