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第一章 象征是作家关照和言说世界的一种方式 | 第10-20页 |
| 第一节 “大自然是座象征的森林”--人和世界的契合关系 | 第10-14页 |
| 第二节 象征是一种思维方式 | 第14-17页 |
| 第三节 言不尽意--语言自身的局限性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文学象征的审美意蕴 | 第20-34页 |
| 第一节 陌生化的审美延宕 | 第20-24页 |
| 第二节 简化的张力 | 第24-28页 |
| 第三节 诗化的哲理倾向 | 第28-30页 |
| 第四节 审美效应的二律背反--朦胧与明晰 | 第30-34页 |
| 第三章 文学象征的解读 | 第34-49页 |
| 第一节 象征意蕴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 第34-40页 |
| 第二节 象征意义的指向性 | 第40-42页 |
| 第三节 象征解读的原则 | 第42-49页 |
| 结语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