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0 前述 | 第8-12页 |
·选题动机 | 第8页 |
·语病评判的意义 | 第8-10页 |
·本文的主题 | 第10页 |
·本文的内容 | 第10页 |
·本文的行文方法 | 第10-12页 |
一 语病评判的语言学意义刍议 | 第12-24页 |
·语病评判与语言学发展 | 第12-18页 |
·语病评判是语言学发生的重要原动力之一 | 第12-15页 |
·便捷有效地揭示语病是检验一个语法体系或其核心方法生命力的重要参考标准 | 第15-16页 |
·科学地解释语病是当代语法分析或语法学体系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 第16-18页 |
·语病评判与语言学研究 | 第18-23页 |
·具体语言规则的建立离不开对语病的描写 | 第18-19页 |
·语病评判的研究有利于语言规则的发现和发掘 | 第19-21页 |
·利用语病评判研究的成果,有助于重新审视一些语法问题 | 第21-22页 |
·语病评判研究可以更好地驱动语法问题探索 | 第22-23页 |
·结语 | 第23-24页 |
二 语病评判与语言现象—指向评判对象的研究 | 第24-31页 |
·前言 | 第24-25页 |
·个案研究:语义重复与成分赘余及有关语言现象 | 第25-31页 |
·关于语义重复和成分赘余 | 第25-26页 |
·语义重复且成分赘余 | 第26页 |
·语义重复但成分不赘余 | 第26-29页 |
·成分赘余但语义不重复 | 第29-30页 |
·纠结、结论与思考 | 第30-31页 |
三 语病评判与语法规律—指向评判标准的研究(1) | 第31-41页 |
·前言 | 第31页 |
·个案研究:“副+名”与有关语法理论问题 | 第31-41页 |
·词类划分的标准与副词的立类 | 第31-32页 |
·“副+名”问题 | 第32-36页 |
·副词和动词、形容词的组合问题与“状动宾”问题 | 第36-37页 |
·副词、方位词和“最” | 第37-39页 |
·“很+名”之类说法 | 第39页 |
·总结与进一步的思考 | 第39-41页 |
四 语病评判与逻辑规律—指向评判标准的研究(2) | 第41-49页 |
·前言 | 第41页 |
·总论性研究:论“不合逻辑” | 第41-49页 |
·逻辑问题与语言问题 | 第41-43页 |
·形式逻辑和事理逻辑 | 第43-45页 |
·思维的形式逻辑和客观世界的辩证逻辑 | 第45-47页 |
·语法意义的周遍性与词汇意义的周遍性及语义重复标准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五 语病评判的角度、精度和效度—指向评判操作的研究 | 第49-56页 |
·前言 | 第49-50页 |
·个案:“凯旋”及有关哆嗦问题 | 第50-5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0页 |
·对“凯旋”一词的认识 | 第50-51页 |
·对“胜利凯旋”和“凯旋归来”及相关问题的看法 | 第51-52页 |
·对“凯旋而归”及相关问题的看法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六 结语 | 第56-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