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引言 | 第8-15页 |
(一) 重新分析的概念 | 第8-11页 |
(二) 语法化与词汇化概念及其与重新分析的关系 | 第11-15页 |
1. 语法化 | 第12-13页 |
2. 词汇化 | 第13-15页 |
二、重新分析特征与规律 | 第15-26页 |
(一) 创新性 | 第16-22页 |
1. 语音的创新性 | 第17页 |
2. 句法功能的创新性 | 第17-20页 |
3. 语义的创新性 | 第20-22页 |
(二) 多重性 | 第22-24页 |
(三) 现实化 | 第24-26页 |
三、条件与制约因素 | 第26-33页 |
(一) 语义因素 | 第26-29页 |
1. 可相容性 | 第26-27页 |
2. 可修饰性 | 第27页 |
3. 可支配性 | 第27-29页 |
(二) 句法因素 | 第29-31页 |
1. 句子的首尾 | 第30页 |
2. 无标化解释 | 第30-31页 |
(三) 语用因素 | 第31-33页 |
四、重新分析的一个例子──“本来”语法化过程中的重新分析 | 第33-42页 |
(一) 共时层面考察 | 第33-37页 |
1. 现代汉语中的几个“本来” | 第33-34页 |
2.“本来_1”、“本来_2”、“本来_3”的区分 | 第34-37页 |
3. 小结 | 第37页 |
(二) “本来”的历时考察与重新分析 | 第37-41页 |
1. 物体名词“本来”到时间名词“本来” | 第37-38页 |
2. 时间名词“本来”的继续发展 | 第38页 |
3. 中间状态阶段 | 第38-39页 |
4. 语气副词“本来”的出现 | 第39页 |
5. “本来”语法化过程中重新分析的原因 | 第39-41页 |
(三) 小结 | 第41-42页 |
五、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