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11页 |
第一章 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 西方激励理论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 激励理论在中国的借鉴与应用研究 | 第13页 |
(三) 教育激励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四) 激励理论应用到中学学科教学管理研究 | 第13-14页 |
(五) 历史学科教学激励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四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教育激励的基本原理 | 第16-23页 |
一 激励与教育激励 | 第16-17页 |
(一) 激励 | 第16页 |
(二) 教育激励 | 第16-17页 |
二 激励理论以及对教学的启示简述 | 第17-23页 |
(一)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17-19页 |
(二)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19-21页 |
(三) 调整型激励理论 | 第21-22页 |
(四) 综合激励模式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激励理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 第23-28页 |
一 中学历史教学调查分析 | 第23-26页 |
(一) 现实主义的学习动机 | 第23-24页 |
(二) 学习兴趣受教师影响大 | 第24-25页 |
(三) 期待规范的教学激励 | 第25-26页 |
二 问题成因分析 | 第26页 |
三 激励理论运用是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26-28页 |
(一) 客观环境的挑战 | 第26-27页 |
(二) 历史新课程改革给激励教育带来了机遇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激励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研究 | 第28-40页 |
一 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体验——依据内容型激励理论,把需要升华为信念 | 第28-30页 |
二 强化理论在高一历史衔接教学中的运用 | 第30-32页 |
三 高二理科教学激励的实践 | 第32-34页 |
(一) 客观情境 | 第32页 |
(二) 我校的具体学情 | 第32-33页 |
(三) 明确期望目标,灵活对待教材和学生 | 第33-34页 |
四 高三总复习中的分类激励 | 第34-40页 |
(一) 新高考老情境 | 第34-35页 |
(二) 总复习新策略 | 第35-40页 |
1 调整需要,"快马加鞭" | 第35-36页 |
2 合理归因,帮扶后进 | 第36-38页 |
3 提出合理期望,实施目标激励 | 第38-39页 |
4 通过强化测评,调整学习状态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历史教学激励的原则 | 第40-42页 |
一 历史学科性 | 第40页 |
二 需求主导性 | 第40-41页 |
三 目标合理性 | 第41页 |
四 人文互动性 | 第41-42页 |
总结篇 | 第42-43页 |
附录1 中学生历史学习问卷调查表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