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及现状 | 第11-14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四) 创新点与重难点 | 第14页 |
(五) 研究的前期准备 | 第14-16页 |
一、宣恩县文化史教学的现状 | 第16-40页 |
(一) 教师和文化史教学的现状 | 第16-30页 |
1、教师及其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 | 第16-20页 |
2、宣恩县的文化史教学现状 | 第20-30页 |
(二) 学生的文化史学习现状 | 第30-38页 |
1、学生的文化史相关知识积累情况 | 第31-34页 |
2、学生对文化史学习的态度 | 第34-36页 |
3、学生在文化史学习中最常选用的学习方法 | 第36-37页 |
4、学生学习文化史的难点 | 第37-38页 |
(三) 宣恩县当前文化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1、学校方面 | 第38-39页 |
2、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方面 | 第39页 |
3、家庭环境影响 | 第39页 |
4、学生方面的问题 | 第39页 |
5、教师方面的问题 | 第39-40页 |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究 | 第40-52页 |
(一) 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自身的文化史积累,提升专业技能 | 第40页 |
(二)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化史的兴趣 | 第40-46页 |
1、适当穿插趣味性小故事以提升学生学习文化史的兴趣 | 第41-42页 |
2、教师要尽可能幽默风趣,师生多互动 | 第42页 |
3、注意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结合,尤其注意对本地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42-44页 |
4、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学习文化史的成就感 | 第44-45页 |
5、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的适度和多样性 | 第45-46页 |
(三) 适当拓展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 第46页 |
(四) 转变教学观念 | 第46-48页 |
1、转变课程观:仔细解读新课标,体会教学新理念 | 第46-47页 |
2、转变教材观:用教材,不是教教材,积极开发教材外的课程资源 | 第47-48页 |
3、转变学生观: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不做保姆式老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第48页 |
(五) 以学习目标和学情为依据确定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方法 | 第48-50页 |
(六)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渗透学习方法,以教促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第50-52页 |
三、实现文化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探究——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例 | 第52-62页 |
(一) 课程目标 | 第52页 |
1、知识与能力 | 第52页 |
2、过程与方法 | 第52页 |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第52页 |
(二) 教材及学情分析 | 第52-54页 |
1、教材分析 | 第52-53页 |
2、学情分析 | 第53-54页 |
(三) 教学过程设计 | 第54-62页 |
四、实践反思 | 第62-68页 |
(一) 本课反思 | 第62-66页 |
1、基本设计思路的确定 | 第62-63页 |
2、实施过程中的可取之处 | 第63-64页 |
3、实践中的问题 | 第64-66页 |
(二) 几点思考 | 第66-68页 |
1、注意突出文化史的人文性 | 第66页 |
2、在文化史课堂上应适当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 第66-67页 |
3、注意文化史与政治、经济史的联系性 | 第67页 |
4、注意文史结合 | 第67页 |
5、注意历史文化的现实功用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80页 |
致谢 | 第80页 |